2007/2/10

小品賞析

■ 千 手 佛 母 頌
千 手 千 眼 觀 音 佛 母
您 是 我 們 靈 性 之 母
過 去 劫 正 法 明 如 來
釋 迦 佛 祖 拜 您 為 師
今 逢 末 期 收 圓 聖 事
苦 難 紅 塵 多 災 多 劫
世 事 無 常 無 盡 變 化
幸 好 有 您 千 手 佛 母
千 百 億 化 身 在 人 間
隨 緣 隨 類 度 化 群 生

■ 轉 念
過 往 不 復 在
莫 將 存 心 間
來 者 當 戒 慎
直 心 表 蒼 天
若 使 擾 心 田
當 下 即 轉 念
時 時 往 內 觀
換 個 角 度 看
世 人 本 無 奈
為 己 私 利 多
吾 今 當 超 凡
同 情 異 己 客

把 握 當 下
浪 費 時 間 就 同 等 於 浪 費 生 命
看 著 秒 針 一 點 一 點 的 走 過
而 人 的 靈 魂 卻 慢 慢 的 墮 落
時 間 的 流 逝 是那 麼 的 無 情
而 人 們 的 成 長 卻 永 遠 跟 不 上 腳 步
或 許 計 畫 永 遠 趕 不 上 變 化
但 在 這 多 變 的 時 代 裡
不 變 的 應 該 是 咱 們 的 志 向
不 能 輕 易 的 向 命 運 低 頭
永 保 積 極 正 向 的 人 生 態 度
如 今 處 在 生 命 的 洪 流 裡
又 有 幾 人 視 的 透
撥 開 雲 霧 見 月 明
提 昇 自 我 之 心 境
時 保 精 進 不 懈 心
他 日 綻 放 智 慧 光

自 覺
惰 性 是 一 個 可 怕 的 敵 人
當 心 中 的 戒 律 不 夠 堅 守 時
隨 之 而 來 的 是 墮 落
人 要 懂 得 往 上 提 昇
而 不 是 向 下 沉 淪
在 這 昇 降 關 鍵 裡
決 定 權 操 之 在 己

提 昇
一 個 人 走 的 路 也 許 會 有 所 偏
不 是 自 己 想 就 對
有 念 頭 就 有 驅 使 之 動 力
既 然 做 了 就 要 為 這 樣 的 抉 擇 來 承 擔 後 果
果 有 甜 有 酸 但 卻 是 最 真 的 歷 練
試 問 自 己 在 這 過 程 學 會 了 什 麼
如 今 該 展 望 未 來
不 該 再 回 頭 打 轉
因 緣 際 會 逃 不 了

生 在 紅 塵
人 生 走 向 何 方 操 之 在 己
看 待 事 情 的 角 度 要 適 時 的 轉 彎
因 為 我 執 我 相
所 以 眼 前 所 見 並 非 全 真
每 個 角 度 都 有 不 同 的 感 受
故 當 培 養 其 宏 觀 器 量
基 本 功 夫 要 紮 穩
未 來 使 命 須 承 接
一 日 修 來 一 日 功
轉 念 轉 境 歸 真 樸
從 “ 心 ” 出 發
心 性 上 的 習 性 毛 病 是 不 自 知 的
所 以 簡 單 最 好

清 靜
莫 將 累 積 之 功 德 前 功 盡 棄
念 佛 拜 佛 是 學 佛 之 德 性
而 不 是 增 加 嗔 恨
而 是 該 將 所 有 不 好 不 善 之 念 頭 轉 化
這 才 是 念 經 拜 佛 之 意
借 念 經 將 內 心 執 著 怨 恨 拋
迴 向 累 世 之 冤 親 債 主

捨 得
錢 財 乃 身 外 之 物
但 卻 是 最 難 捨 之 物
從 古 至 今 多 少 人
為 了 它
身 敗 名 裂
家 破 人 亡
也 因 為 它
萬 貫 家 財
不 愁 吃 穿
這 其 中 的 興 衰 起 落
歷 史 演 化
終 究 也 是 成 幻 化
何 苦 當 個 守 財 奴
庸 庸 碌 碌 過 一 生
何 不 安 貧 樂 道 居
逍 逍 遙 遙 自 在 遊

點 燈
人 的 一 生 不 只 是 獨 善 其 身 而 已
而 是 要 藉 由 付 出 奉 獻
來 延 續 己 身 之 慧 命
要 知 生 命 有 限
而 慧 命 無 窮

體 諒
共 體 時 艱
諒 解 彼 此
互 讓 一 句 消 弭 爭 吵
互 退 一 步 即 是 平 安
一 句 話 可 救 人 也 可 傷 人
話 不 可 說 太 滿
留 三 分 餘 地 與 人 走
事 不 要 做 太 絕
留 一 處 日 後 好 相 見

心 靜
內 心 澄 靜
靜 中 見 真 章
世 事 難 料
人 生 無 常
何 事 是 真
何 處 才 是 落 腳 處
惟 有 調 伏 不 安 定 的 心
將 心 安 住
不 受 外 境 所 牽
此 乃 真 靜 之 功 夫

標籤:

2007/2/9

科學注音輸入法

軟體名稱:科學注音輸入法
發 明 人 :黃泰山
著 作 權 :第41568 號

最近版本:XP
作業系統:Windows XP
語言介面:繁體中文


  科學注音輸入法是以注音輸入法為基礎的多元輸入法,讓您不必重新學習艱深的輸入法,即可輕鬆上手。它除了有傳統注音的輸入功能外,還有很多注音輸入法所沒有的額外功能。尤其是同時輸入中文、標點符號、括號符號、引號符號、數學符號、一般符號、單位符號、圖表符號、方向符號、羅馬數字、希臘數字、希臘字母小寫、希臘字母大寫、阿拉伯數字大寫、英文,不需要切換來切換去。還可把科學注音輸入法設成預設輸入法 ,實在方便。


  科學注音輸入法增加了簡碼功能、詞彙功能、標點符號、特殊符號、八卦符號、羅馬數字、希臘數字、希臘字母、十二經脈、常用穴道、針灸治療、科學中藥、中草藥名、三字經、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十甲子、十二時辰、二四節氣…等等,非常簡單、方便、好用。適合一般人、老師、中醫師、中藥師、針灸師、整復師、氣功師、命理師、作家等專業用,有意想不到的好用,絕對超乎想像。它不但是輸入法,也是詞庫,更是資料庫,比如輸入七言絕句ㄑㄧㄐㄐ四碼,選2出現: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28個字,選3出現: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28個字,…以此類推;輸入二四節氣ㄦㄙㄐㄑ四碼,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降霜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48個字,ㄑㄙㄋ三碼:七三年、甲子年、男兌命、女艮命、一兩二錢,ㄐㄗㄋ三碼:甲子年、一月丙寅、二月丁卯、三月戊辰、四月己巳、五月庚午、六月辛未、七月壬申、八月癸酉、九月甲戌、十月乙亥、十一月丙子、十二月丁丑,ㄍㄣˋㄇ四碼:艮命、生氣西南延年正西天醫西北本命東北絕命東南五鬼正北禍害正南六煞正東,也就是說從七三年可查出是甲子年,宅命男兌命、女艮命、八字重量是一兩二錢,從甲子年可查出甲子年一月是丙寅,從艮命可查出本命在東北方、財方延年在正西方等方位,ㄐㄧㄚˇㄗ甲子,從甲子可查出木↑水(水生木)、甲子納音屬金、地支藏干屬癸、十二運星屬沐浴、日干強弱屬身強、空亡為戌亥,連查表格都不用查,方便之至,可謂絕無僅有。

安裝科學注音輸入法於中文版 WINDOWS XP
首先將光碟片檔案儲存到C磁碟機中:
一.science.txt複製到c:\windows\system32\science.txt。
二.eudcedit.exe複製到c:\windows\system32\eudcedit.exe。

安裝科學注音輸入法:
一.於【開始】按鈕按一下以開啟功能表。
二.將滑鼠指到【程式集】。
三.再指到【附屬應用程式】。
四.於【通用輸入法編輯工具】處按一下,螢幕上將出現對話方塊。
五.通用輸入法建立精靈
輸入法名稱(2個中文字):【科學
產生.IME檔的英文檔名:【science
按【下一步】鈕
對照表檔案:按【瀏覽】鈕【c:\windows\system32\science.txt
按【開啟】鈕
按【下一步】鈕
最大組字字根數目(1...8):【5
候選字嗶嗶聲:⊙是 ○不是
按【完成】鈕
六.成功產生新輸入法science.IME
按【確定】鈕
就有科學注音輸入法可以使用了。

  如果science.txt詞庫內容自己有「新增」的話,在儲存檔案之後,必須先移除科學注音輸入法,再重新安裝一次,這樣「新增」才能生效。


  ※打完單字、兩字詞、三字詞、四倍數、五倍數、六倍數、七倍數記得按空白鍵,以表示完成。

設計科學注音輸入法的原則:

單 字 ── 注音
兩字詞 ── 注音+頭音
三字詞 ── 頭音+頭音+頭音
四倍數 ── 頭音+頭音+頭音+頭音
五倍數 ── 頭音+頭音+頭音+頭音+頭音
六倍數 ── 頭音+頭音+頭音+頭音+頭音
七倍數 ── 頭音+頭音+頭音+頭音+頭音

  “○”是使用率很高的最常用字,倉頡、注音輸入法只有這個“零”字,科學注音輸入法只要打「0」鍵 即可。


  “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最常用字,科學注音輸入法只要打「ㄉ」鍵即可。

科學注音輸入法的新增功能
簡碼功能介紹:
常用地址:→省、→縣、→市、→鄉、→鎮、→路、→街、→巷、→弄、→號、→樓 …
倉頡字根:→日、→月、→金、→木、→水、→火、→土、→竹、→戈、→十、→大 …
常用姓氏:→陳、→林、→黃、→蔣、→馬、→蕭、→柯、→李、→徐、→張、→蘇 …
常用介詞:→的、→並、→卻、→也、→更、→又、→和、→最、→就、→且、→則 …
常用單字:→東、→西、→南、→北、→上、→中、→下、→我、→元、→有、→不 …
→ ㄅ 一 壹 1 卜 不 北 百 佰 並 必 表 本 把 別 變 幫 …
→ ㄆ 朋 排 旁 配 跑 篇 漂 彭 潘 龐 蘋 品 平 萍 培 佩
→ ㄇ 木 嗎 麼 沒 們 馬 毛 麥 孟 買 莫 明 名 銘 民 敏 …
→ ㄈ 分 凡 反 風 福 發 非 復 豐 方 范 傅 馮 費 芬 富
→ ㄉ 二 貳 2 大 段 的 得 德 多 都 東 冬 但 到 董 鄧 …
→ ㄊ 土 田 天 台 太 泰 同 特 他 她 它 唐 涂 譚 邰 童 …
→ ㄋ 女 廿 弄 你 妳 您 那 呢 男 農 南 年 能 腦 難 奈 …
→ ㄌ 里 路 鄰 衖 樓 了 來 兩 李 林 呂 連 賴 劉 廖 黎 …
→ ㄍ 戈 弓 國 更 公 工 功 共 光 過 高 郭 龔 顧 辜 關 …
→ ㄎ 口 科 可 開 快 空 看 肯 孔 康 柯 寇 況 凱 昆 崑 …
→ ㄏ 火 號 和 合 或 很 好 還 會 黃 花 洪 何 胡 侯 韓 …
→ ㄐ 金 街 及 就 將 江 蔣 簡 紀 季 姜 進 建 佳 家 見 …
→ ㄑ 區 且 千 仟 卻 秋 情 請 求 其 全 去 前 邱 錢 秦 …
→ ㄒ 心 縣 鄉 巷 西 新 小 下 學 行 夏 謝 蕭 徐 許 薛 …
→ ㄓ 五 伍 5 竹 中 鎮 之 正 這 張 趙 莊 鍾 鄭 周 朱 …
→ ㄔ 成 春 常 長 出 充 陳 程 池 柴 昌 長 誠 川 純 辰
→ ㄕ 水 十 手 山 省 市 是 上 生 說 善 帥 石 沈 史 申 …
→ ㄖ 日 人 如 仁 認 乳 汝 若 然 讓 融 阮 任 饒 瑞 容 …
→ ㄗ 最 在 再 做 作 坐 怎 昨 則 組 自 總 曾 鄒 宗 澤 …
→ ㄘ 村 詞 從 才 財 此 存 聰 猜 冊 草 蔡 崔 曹 翠 燦 …
→ ㄙ 所 雖 隨 速 送 歲 訴 算 卅 宋 孫 蘇 賜 素 森 松
→ ㄧ 也 有 以 要 又 因 由 楊 尤 尹 游 葉 姚 顏 嚴 殷 …
→ ㄨ 我 外 萬 為 未 無 灣 王 吳 汪 翁 魏 溫 武 文 威 …
→ ㄩ 月 元 永 願 緣 運 用 于 余 袁 庾 雲 原 源 育 玉
→ ㄚ 八 捌 8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 ㄛ
→ ㄜ
→ ㄝ
→ ㄞ 九 玖 9
→ ㄟ
→ ㄠ
→ ㄡ
→ ㄢ ○ 零 0
→ ㄣ
→ ㄤ
→ ㄥ
→ ㄦ

數字表示法:
0 → ○ 零 0
1 → 一 壹 1
2 → 二 貳 2
3 → 三 參 3
4 → 四 肆 4
5 → 五 伍 5
6 → 六 陸 6
7 → 七 柒 7
8 → 八 捌 8
9 → 九 玖 9

英文字母表示法:
在【科】【半】 下,按著【SHIFT】鍵,再打英文字母即可,
以【CAPS LOCK】鍵控制大小寫。如 ABCDE,abcde
在【科】【全】 下,按著【SHIFT】鍵,再打英文字母即可,
以【CAPS LOCK】鍵控制大小寫。如ABCDE,abcde
另外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作輸入。
AA → A a
BB → B b
CC → C c
DD → D d
EE → E e
FF → F f
GG → G g
HH → H h
II → I i
JJ → J j
KK → K k
LL → L l
MM → M m
NN → N n
OO → O o
PP → P p
QQ → Q q
RR → R r
SS → S s
TT → T t
UU → U u
VV → V v
WW → W w
XX → X x
YY → Y y
ZZ → Z z

標點符號表示法: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括號符號表示法: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號符號表示法: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數學符號表示法:
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符號表示法:
5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ˍ ﹉ ﹊ ﹍ ﹎ ﹋ ﹌ ﹟ ﹠ ﹡

單位符號表示法:
6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兙 兛 兞 兝 兡 兣 嗧 瓩 糎

圖表符號表示法:
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向符號表示法:
88 → ♀ ♂ ⊕ ⊙ ↑ ↓ ← → ↖ ↗ ↙ ↘ ∥ ∣ / \ ∕ ﹨

羅馬數字表示法:
99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希臘數字表示法:
00 → 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十 卄 卅

希臘字母小寫表示法:
-- → α β γ δ ε ζ η θ ι κ λ μ ν ξ ο π ρ σ τ υ φ χ ψ ω

希臘字母大寫表示法:
= = →Α Β Γ Δ Ε Ζ Η Θ Ι Κ Λ Μ Ν Ξ Ο Π Ρ Σ Τ Υ Φ Χ Ψ Ω

兩字詞語表示法:
ㄕㄨㄛㄇ → 說明
ㄖㄨˊㄍ → 如果
ㄊㄞˊㄨ → 台灣

ㄊㄞˊㄅ → 台北
ㄨㄢˊㄇ → 完美

ㄕˊㄗ → 實在
ㄏㄠˇㄩ → 好用
ㄐㄧㄚˇㄗ → 甲子
ㄗˇㄕ → 子時

ㄗˇㄕ → 子時廿三時至一時
ㄕˊㄐ → 十九
ㄐㄧㄚˇㄐ → 甲己
ㄐㄧㄚˇㄐ → 甲己合化土:
ㄙˋㄎ 四庫
ㄙˋㄎ 四庫辰戌丑未
ㄙˋㄇ 四馬
ㄙˋㄇ 四馬寅申巳亥
ㄙˋㄏ → 四花
ㄙˋㄏ → 四花子午卯酉

三字詞語表示法:
ㄖㄓㄔ → 人之初
ㄙㄗㄐ → 三字經
ㄙㄗㄐ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ㄅㄓㄉ → 不知道

ㄓㄕㄇ → 真善美
ㄒㄐㄆ → 新加坡
ㄊㄋㄕ → 台南市
ㄓㄕㄌ → 中山路

ㄆㄨㄙ → 平胃散
ㄕㄗㄔ → 申子辰
ㄕㄗㄔ → 申子辰三合水:

四字詞語表示法:
ㄧㄈㄍㄩ → 一分耕耘
ㄧㄈㄍㄩ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ㄨㄖㄊㄕ → 穩如泰山
ㄓㄓㄋㄌ → 中正南路

ㄓㄍㄉㄌ → 中國大陸
ㄅㄖㄏㄒ → 不入虎穴
ㄅㄖㄏㄒ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ㄅㄈㄓㄅ → 百分之百

ㄉㄑㄌㄊ → 大青龍湯
ㄦㄙㄐㄑ → 二四節氣
ㄦㄙㄐㄑ →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降霜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五字詞語表示法:
ㄅㄖㄧㄕㄐ → 白日依山盡
ㄅㄖㄧㄕㄐ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ㄨㄧㄐㄐ → 五言絕句
ㄨㄧㄐㄐ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ㄅㄈㄓㄑㄕ → 百分之七十
ㄓㄨㄕㄖㄈ → 中文輸入法
ㄌㄕㄓㄇㄇ → 廬山真面目

ㄅㄓㄧㄑㄊ → 補中益氣湯

六字詞語表示法:
ㄖㄧㄉㄒㄏ → 人有旦夕禍福
ㄖㄧㄉㄒㄏ →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天有不測風雲
ㄊㄐㄅㄎㄒ → 天機不可洩漏
ㄗㄌㄕㄐㄕ → 自律神經失調

ㄓㄓㄍㄐㄐ → 中正國際機場
ㄊㄨㄐㄖㄓ → 天無絕人之路
ㄅㄨㄅㄖㄧ → 百聞不如一見

ㄒㄕㄌㄐㄗ → 香砂六君子湯

七字詞語表示法:
ㄑㄐㄇㄒㄐ → 勸君莫惜金縷衣
ㄑㄐㄇㄒㄐ →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ㄑㄧㄐㄐ → 七言絕句
ㄑㄧㄐㄐ →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ㄧㄘㄍㄧㄧ → 一寸光陰一寸金
ㄧㄘㄍㄧㄧ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ㄘㄐㄋㄇㄘ → 寸金難買寸光陰

ㄐㄨㄋㄏㄐ → 加味牛黃解毒散

十二經脈表示法:
ㄕㄦㄐㄇ → 十二經脈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手少陰心經 …
ㄈㄟˋㄐ → 肺經 手太陰肺經 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
ㄉㄔㄐ → 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谿 偏歷 溫溜 …
ㄒㄧㄣㄐ → 心經 手少陰心經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 …
ㄒㄔㄐ → 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 前谷 後谿 腕骨 陽谷 養老 支正 …

常用穴道表示法:
ㄔㄩㄒㄉ → 常用穴道 常用肺經 常用大腸經 常用心經 常用小腸經 …
ㄔㄩㄈㄐ → 常用肺經 太淵 列缺 尺澤
ㄔㄩㄉㄔㄐ → 常用大腸經 合谷 偏歷 曲池
ㄔㄩㄒㄐ → 常用心經 神門 通里少海
ㄔㄩㄒㄔㄐ → 常用小腸經 後谿 養老 聽宮 肩貞 臑俞

針灸治療表示法:
ㄓㄐㄓㄌ → 針灸治療 高血壓 低血壓 腦出血 扁桃腺 失眠 氣喘 …
ㄍㄒㄧ → 高血壓 人迎 天柱 湧泉
ㄉㄒㄧ → 低血壓 百會 膻中 關元
ㄋㄔㄒ → 腦出血 天柱 肩井 湧泉
ㄕㄇ → 失眠 心俞 腎俞 足三里 神門 三陰交 安眠奇穴

科學中藥表示法:
ㄎㄒㄓㄧ → 科學中藥 八正散 八珍湯 巴蔘粉 化石散 五苓散 五積散 四逆湯 四物丸 四珍膠 平胃散 玉泉丸 左歸丸 右歸丸 古龍丹 完帶湯 桂附丸 速妙丸 通痺散 溫清飲 葛根湯 鉤藤散 鼻炎散 豬苓湯 選奇湯 …

中草藥名表示法:
ㄅㄅㄅ → 八月札 巴豆 巴戟天 白芨 白朮 白芍 白芷 白英 …
ㄆㄆㄆ → 平地木 佩蘭 胖大海 枇杷葉 炮薑 砒石 萹蓄 …
ㄇㄇㄇ → 木瓜 木香 木通 木賊草 木槿子 木槿皮 木槿花 …
ㄈㄈㄈ → 伏龍肝 防己 防風 佛手 佛手花 芙蓉花 芙蓉葉 …
ㄉㄉㄉ → 丁香 刀豆子 刀豆殼 大戟 大黃 大棗 大蒜 大薊 …

  科學注音輸入法是一部力求完美而且實用的中文輸入法!要求正統性,可增加國語文能力,詞彙性,不會有錯別字發生,速度性,增加中文輸入的快感,趣味性,中文輸入不再令人生畏,專業性,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輸入法。詞庫可以新增,
軟體是作者十多年來的心血結晶,今願公諸於世,讓繁體中文也可以這麼簡單,讓繁體中文得以發揚光大

標籤:

2007/2/8

先天氣功

先 天 氣 功

修心養性
  氣功種類有二,分為先天氣功和後天氣功。氣功定義應是屬於目前存在世界上95%以上所謂的意念導氣有為的後天氣功,至於無為先天氣功,它應可定義為『一種調和及應用大小宇宙能量場之天人合一鍊心方法』。先天氣功是宇宙天地之氣,是萬物賴以維生之氣,是一片純陽之氣。此氣的磁場能量,大到可以運行日月,生育天地。故太上老君曰:「無名萬物之母,有名萬物之始」。清靜經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又丹經有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此一亦也是指先天之氣。然此先天氣有多少人會?真要能遇到這明師,除非是有緣人,否則就算踏破鐵鞋也遇不到。先天氣功不用意念,從調身、調息到調心,動中求靜,靜極生動,外動內靜,外靜內動,動靜相兼,心息相融,生生不已,興趣盎然,其樂無窮。我國第一部醫學書籍《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就有“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等氣功內容。《黃帝內經》指出: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先天氣功,兼取佛理與醫理,佛之治心,醫之治身,追求致靜、中和、恬淡、寡欲的生命態度,著重以「心」的實悟實證去體會、去感受、去證明、去把握,以「身」的刻苦行動去追求、去宣揚、去達成,一方面修心養性,一方面健體強身。中醫強調人體的健康在於生理、心理的中庸平和,先天氣功體現了平衡陰陽、氣血的要求,尤其是在心理協調的方法上,先天氣功非常注重面帶微笑,以求在心理上織造愉悅、舒暢的境界。喜為心志,心為五臟六腑之首,面帶微笑可以賦予一個調整全身功能的契機,為先天氣功打開疏通臟腑的路徑。面部是全身信息的匯聚之處,五臟六腑的強弱盛衰都能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反映出來(脾→唇,肺→鼻,肝→眼,心→眉心、舌,腎→耳),而藉由對面部的作用,也能調節臟腑的功能。因此,微笑時面部放鬆,各條經絡的氣血暢行無阻,也有助於先天氣功發揮相當的功能與作用。一般在修習先天氣功之前,往往先營造自然、清淨的心境,以息心停念,去除內心的雜念,使自己與自然融合為一,藉由身、心、靈的結合,強健體魄、福慧雙修,培養天地浩然正氣。

中醫理論
   在中醫理論看來,氣的急劇變化和鬱結使人致病。反過來,氣機平和、鬱氣疏通,疾病就可消除。中醫的中心思想為「天人相應」,強調人與大自然的一脈融合。因此,先天氣功初級功完全運用上肢運動,疏通在上的經絡,以應「天」為「陽」;先天氣功中級功在上肢與下肢的動作同時進行疏通在下的經絡,以應「地」為「陰」,達到陰陽調和之境界;先天氣功高級功在天地通泰、氣血暢和的基礎上,重在「性命雙修」,明心見性,修心養性,定心定性,進入「天人合一」最高的境界。

初級功
   手部動作,以運動人體的上半身,上半身屬「陽」,如人身之「天」。上肢的經絡與心、小腸、肺、大腸、心包、三焦等臟腑相互關聯,是這些臟腑聯繫肢體的通道。先天氣功即藉由絕妙的動作加強這些經絡的功能,並透過經絡的運動,使這些臟腑的功能得到鍛鍊。先天氣功初級功手部動作全在運動人體的上半身,藉由手部動作的運用,完成對上半身主要穴道的按摩,同時全面疏通了走行於上半身的全部穴位。疏通人體上半肢的六條經絡,調節人體的氣機,加強臟腑的功能。

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是發放外氣的重要穴位。大量上肢運動,使各條經絡的氣血得以流暢,勞宮穴被打通,便可以發放外氣。可見,先天氣功初級功對勞宮穴的作用有三:一、疏通經絡,打通穴道,以利於外氣的發放。二、加強勞宮穴自身的功能,以調節心、心包、肺的功能。三、藉由勞宮穴外氣的發放,調節其它臟腑、經絡的功能。

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胸口正中、兩乳之間,「女丹經」中則稱為「丹鼎」。此穴位對女性非常重要,練功時,經血被蒸化為氣,由關元穴上升至膻中穴,煉化為元精元氣,充髓益腦,培補根本。先天氣功初級功對膻中穴的作用便很強,且所有動作的中心亦在膻中穴部位,這些動作均可使膻中穴聚集氣血得以流暢,因此,婦女可藉由先天氣功得到補益,婦科不正常者亦能得到良好改善。

中府穴
   中府穴位於腋前、鎖骨外端凹處向外一寸,是手太陰肺經的重要穴位。上肢的運動,每一個動作都會藉著胸大肌牽引,對中府穴產生按摩作用,因此,中府穴在先天氣功中得到的運動次數最多。活動中府穴,不僅可以調節手太陰肺經的功能,整療如咳嗽、哮喘之類的肺經疾病,亦因「肺主一身之氣」,而改善手太陰肺經的功能,調節全身的氣機。

中級功
   上肢的六條經脈與下肢的六條經脈循環相通,所以先天氣功中級功即能疏通全身十二條正經的循行道路。先天氣功中級功要求上肢、下肢同時運動,即能按摩、打通下肢的穴位,全身的重要穴位一但打開,也就打開了人體與大自然交換信息的通道。先天氣功中級功不僅能對下肢的外周穴位進行按摩,最重要的是對人體「督脈」的開發。中醫理論中,督脈是「諸陽之匯」、「陽經之海」、「全身陽氣之總督」,它從前後兩陰之間的會陰穴出發,經由身後正中向大腦進發,亦即經脊柱而向上,循行途中經過五大要穴,會陰、命門、大椎、玉枕、百會,此五穴向為氣功家聚精煉氣之處。人的外耳是整個身體的縮影,耳穴上分布著全身的信息。在中醫上講「耳通氣海」,這點老年朋友和女性朋友要注意了。現代一些女孩子,年紀輕輕,什麼毛病都有,頭昏腦脹,肩酸腿軟,往往是「氣虛」之故。女人之患在「血多氣弱」,男人之患在「氣多血弱」,由於「耳通氣海」,可使氣機充實,健康長壽,卻病延年。此外,「腎開竅於耳」,腎是人體元氣的大本營,向耳朵發放外氣,也就是對全身的功能進行調節,可以整療腎的各種疾病。我們的眼睛周圍散布著許多穴位,如睛明穴,向眼睛發放外氣,可以增強視力,整療眼疾。此外,「肝開竅於目」,亦可對肝起保護作用,有助於肝病的康復。先天氣功中級功上肢與下肢同時運動,以反覆按摩會陰穴,以培補人體的精氣與根基。

會陰穴
   督脈起始於前陰與後陰之間的會陰穴,會陰穴就像是督脈的根,中醫理論亦稱會陰穴為「海底」意指會陰穴彷如大海般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因此,徹通會陰穴,即是開發了督脈的能量。會陰穴不僅是督脈的根,同時也是衝脈和任脈的根,這兩條重要的經脈同出會陰穴,中醫稱之為「一源三岐」。督脈得來的天地精氣,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入任脈儲藏,成為人體的根基。此外,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衝脈、任脈對婦女來說尤為重要,所以對婦女的效果更為顯著,裨益良多。

命門穴
   第二腰椎中心,左右腎俞的中間。當腎間動氣處,為元氣之根本,故稱為命門。經常被用來整療腰痠,腰痛。命門穴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原,三焦之基,一名守邪之神,一般視為生命之門戶,精液蒸發之處所,對腎氣不足,精力衰退,有固本培元的整療功效。

大椎穴
   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督脈也叫「陽經之海」支配人體屬陽的經絡。本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切陽經在本穴交會,這些陽經除了督脈之外,包括「手三陽」及「足三陽」,共七條經絡在此交會。對於整療感冒所致的發熱,頭暈,有一定療效。

玉枕穴
   在後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二.五寸,旁開一.三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以導引養生的觀點,所謂「通任督」也就是通三關(尾閭、夾脊、玉枕)、行「小周天」運轉之意。《太平經》認為,人的壽命極限為上壽一百二十歲,只要以導引內丹的訓練,從「逆」的方向上奪天地之造化,凝練精、氣、神,提高生命品質,就可挑戰年壽極限。所謂「逆」,是指督脈由會陰穴起經背脊三關而達頭頂百會穴,再由身前任脈而下關元穴,此稱為小周天。

百會穴
   位於頭頂,當前髮際正中直上五寸,或左右耳尖向上連結線中心。百會穴與各臟腑經絡相通,與腦部中樞神經相連,故百會穴有調整陰陽之功能。頭為諸陽之會,而百會為諸陽之首穴,真陰亦聚於百會,蓋諸陰之脈,皆不上頭,唯有足厥陰肝經走上頭頂於百會。陽以提升為主,百會為手三陽、足三陽之會穴,宜補多、瀉少,以提升陽氣。

高級功
   先天氣功高級功可平衡氣血,左氣右血,左陽右陰,調整陰陽,手指是經脈起點,與五臟六腑相關連。 氣功點穴、氣功針灸、氣功整療、氣功醫術,先天氣功是一門至高無上的功法,可達到隨心所欲、法無定法、道法自然,不用執著、不用意念之最高境界。陰陽的平衡,成為中醫治療的最高指導原則,而先天氣功的修練正是達成能量平衡的最有效方法。先天氣功無確定的要求和程式練功,多偏重「練心」。非隨意可練,而是以「氣」的深層氣法(規律)來練功。此必須口授心傳,視練功者的「悟性」,難度較高。

德 人

  瀏覽完先天氣功,建議您先學“禪修靜坐”縱然是蓋世功法,由此起步。

標籤:

2007/2/7

疾病的源起

   人體由60兆細胞組成,各組細胞各司其職,有不同的功能與職責,細胞健全、活躍,則身體各器官機能正常,身體自然健康。

   細胞要維持健全、活躍,有兩個基本要素:(1)均衡的營養,至少46種必需元素。(2)充足的氧氣。

   目前我們居住的環境,由於空氣、水質、食物汙染嚴重,尤其工業革命之後,經濟起飛,大量化學汙染物在大地與水域的流動中,經過食物鏈濃縮效應、回收、累積、最後在消費者體內,造成組織器官功能的破壞與基因突變,汙染物與癌症或文明病有相當高的關係,其中以農藥、化學肥料、生長荷爾蒙、殺蟲劑、空氣汙染、藥物,是最大罪魁禍首,而癌症是細胞突變,正常的人,平常亦會有不少的厭氧性癌細胞,只要身上不提供缺氧的環境,讓其著床衍生,自然無礙。


酸性體質引起現代病:
   現代病已發生了轉變,以往落後農業社會,主要的疾病是霍亂、傷寒、結核病等,由病原菌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但自抗生物質出現後,疾病多半已不再由病原菌所引起,取而代之的卻是如:癌症、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惡疾,日夜腐蝕啃噬著現代人的身心,這些病追根究底均為「體質酸性化」所導致的惡果。


飲食是現代人健康最大的隱憂:
   現代的飲食品質、營養均已不同於往昔,如現在的米飯、麵包或砂糖,均經過精白加工處理,而且非得加工到雪白不可,殊不知由於人的愚昧,許多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也因而被糟蹋殆盡,食品精美的色、香、味,卻逐日造成人類枯竭脆弱的體質。

一、體質酸性化的肇因,可歸納如下四點:
(1)食用攝取過多精製的白米、酒類、肉類、甜點等酸性食物。
(2)過量的飲食和人無法吸收分解的人工添加物攝取過多。(毒物囤積體內)
(3)缺乏運動致食物未能充分「燃燒」,而在體內積留雜質。
(4)過度緊張的情緒和生活壓力。

二、酸性體質殘害身心:
   破壞人體的「自然治癒能力」(即免疫力,酵素反應愈活潑,免疫力愈強)當人體體液變酸時,酵素反應便會變得遲鈍,各種機能亦逐步麻痺,極易罹患各種病痛。

三、如何把脆弱的酸性體質,改變為強健的鹼性體質?(正常為弱鹼性)
(1)應多食綠黃色蔬菜,天然類食物和水果,早餐尤其不可忽略。
(2)避免攝取過多食鹽、砂糖和動物性脂肪。
(3)應食糙米和多樣化的食物,以充分獲得葉綠素、食物纖維質和鉀等均衡的營養素。

常見疾病的發生原因:
癌症:因排毒不良、免疫及淋巴系統衰弱所引起。
高血壓、中風:因肝、心、腎及血液循環不好引起。
心臟病:因脾、肝不好及腎氣衰弱、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
糖尿病:因胰臟、腎臟不好,胰島素分泌失調、腎臟新陳代謝不良所引起。
急慢性肝病:因長期過度疲勞而腎水失調。
腸胃病:暴飲暴食、過度緊張或長期煩悶所引起。
腎臟病:腰痠背痛、性無能、乃肝、胃、腎新陳代謝失調所引起。
眼疾:因肝、腎功能衰退或長久視線不良、心火過旺也會引起。
筋骨傷痛、骨刺、僵直性脊椎炎:因筋骨挫傷長久未痊癒、鈣質分泌失調引起。
不孕症:子宮絨毛剝落、子宮虛冷、精冷、精蟲少引起的。
尿毒:因血液中的尿酸過多,而腎功能不全無法新陳代謝引起。
感冒:身體虛弱、免疫功能抵不過濾過性病毒及風寒所引起。


代謝排毒:
   現代人暴飲暴食,運動量又不足,排泄不完全、緊張壓力或濫服藥物等因素,多多少少體內會積蓄毒素。在自然療法的「調理條件」中,積蓄的毒素足造成慢性病的一大原因,也是形成自由基之禍首;根據美國奧克拉荷馬醫學研究中心Dr. Robert A. Floyd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內若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將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這些傷害證實是造成癌症、老化、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日本丹羽免疫研究所所長丹羽博士推論,過量的自由基是形成皺紋、黑斑、雀斑、老人斑、及提早衰老的主因,亦與器官衰壞息息相關。(故丹羽博士致力研究去除自由基之方法,其研究結果亦獲得世界之肯定;臨床報告在國際各著名醫學雜誌均有刊載。)

   如前所述,毒素是造成慢性病之一大原因,如積蓄毒素滯留在肝臟的話就變成肝硬化或脂肪肝,停留在胸部就引起多痰、喘息。血管內的毒素會使血管硬化、血壓增高,終釀成血管破裂或腦溢血。

   有的毒性種類會造成結石,滯留在子宮就變成子宮肌瘤,再惡化就變成癌症。治病最重要的是去除毒素,但一般人身體不適即服藥物,也許不到「不藥而癒」的目標,即須靠人體本身「自然治癒力」的發揮來將體內毒素、自由基或過氧化脂質等排出體外。

   美國著名食物療法醫生Henry G. Bieler說:「我拋棄藥物,是因我瞭解古老的醫學真理—大自然利用體內的自然抵抗力去做真正的治療」。

   他說:「疾病是由體內的毒血症所造成,因毒素滯留血中,損壞過濾器官和排泄器官,包括腸、肝、腎、皮膚等,這些毒素都是惡徒,是疾病的真正原因,如果身體要回復健康,就一定要鏟除它們。所以建築健康之屋的第一塊基石是—排除毒素」。

   為使體內酸性代謝物及毒素排出體外,使人體體液由酸性回復原來的弱鹼性(pH=7.35~7.45),故而會發生:排便次數增加、尿色變濃、有些人會出現皮膚搔癢、痰多、咳嗽、肝火轉旺的現象,有些人亦會喉嚨痛(或失聲)、流鼻涕。而婦女平常有經血代謝失常或不良者,必會出現經期變長、經血變多的情況、亦有少數會出現暫時經血不來的反常現象。

肝臟的功能:
   肝的主要功能是代謝作用和代謝物的儲藏,分解以及合成。(解毒的作用)

   我們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所得到的營養素由血液輸送,從門脈進入肝臟、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質以及維他命類的代謝作用會進行。生成的代謝物,用不完要儲存起來,等到體內不足時再分解送回血液,供給必要的組織。
  

   無節制的飲食生活或經常的飲酒,濫用抗生素等合成藥品,都會增加肝臟的負擔,讓肝細胞累壞。如果肝臟機能減退,就會喪失解毒功能,有毒的物質會積存下來,最後肝硬化而死。

   肝病大部份由病毒所引起的,特別是B型病毒所感染的B型肝炎,若不馬上醫治,可能形成肝硬化之後再變成肝癌。

心臟的功能:
   心臟的最大功能是把血液送到全身組織器官,藉著心肌收縮和鬆弛把氧氣和營養送到各器官,如果心臟功能不健全,物質代謝就會異常,使全身陷於癱瘓狀態。心臟的障礙從末端的微血管不暢通開始,接著心臟負擔加重,血管也失去彈性如果此時膽固醇又積存的話,還可能形成動脈血管硬化,狹心症、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的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內因以遺傳性的因素最大,外因由於食量大或運動不足而引起的肥胖。

   體內糖質不能代謝,血液中的血糖提高,因此尿中也含有很多的糖質,糖質的代謝是用胰臟中胰島組織細胞分泌胰島素,來調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攝取來的糖質有一部份不能正常利用,就會積存在血液中,產生高血糖現象,是跟尿液排出體外,由於尿中有糖質,所以稱糖尿病。

   以血緣關係來統計:雙親都有糖尿病的人有75%發病機率,如雙親之一:有遺傳因子存在則有50%的發病率,若雙親都有遺傳因子,但未患糖尿病,就有25%發病機率。

   女性的發病率較高,由於月經、懷孕、授乳等生理因素,經常導致荷爾蒙不均的現象所致。糖尿病患者的病歷中有70%~80%是肥胖症,原因是肥胖對胰島素作用的血糖調整機能遲鈍的關係。

   糖尿病患者約有20%由尿中排出蛋白質,帶給腎臟很大的障礙,會引起尿毒症。

婦科病:
   婦女一生中必須經歷懷孕、生產、育兒等,在身體方面所負擔責任重大。婦科病大都是由內分泌機能所引起的,特別是子宮發育不良或神經質的人有時候會發生月經困難,下腹部的疼痛、腰痛、頭痛等症狀。

   女性很容易發生低血壓、冷虛症、貧血等毛病。低血壓所引起的頭痛、心痛、耳鳴、倦怠感、食慾不振、不安感。低血壓潛伏著內分泌系、呼吸系、循環系、代謝系、神經系等全身性的異常。

   冷虛症是體內熱不能充分地散發所引起的,冷虛症與月經困難症有密切的關係,是造成貧血等各種婦女病的原因,懷孕的婦女比普通人更容易發生。在更年期因全身皮下脂肪減少,容易失去女性特有的圓潤感,皮膚也會失去彈性,甚至開始發胖。

   更年期出現的障礙,在身體方面主要是自律神經失調,及血管的運動神經障礙,女性荷爾蒙分泌異常,會出現腦充血、頭暈、盜汗、心悸、失眠、頭痛、耳鳴、麻木感、肩僵硬、腰痛、關節痛等症狀。

腦中風:
   腦中風有兩腫:腦溢血、腦血管阻塞兩種。
(1)腦溢血:腦部微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溢,出血液在腦凝固使原在凝固處吸收養分的腦細胞,立即停止活動,使得破裂的血管無法回復原狀。

(2)腦血管阻塞:血栓所引起的腦中風,即附著於血管壁的脂肪性物質或血管中受損剝落下來的破片,將腦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症狀。

五行與人體疾病:
五行:
氣數: 一、 二
臟腑: 膽、頭、手、筋
天干: 甲、 乙
地支: 寅、卯
季節: 春
五臟: 肝
五官: 眼、眉
五方: 東、震、巽
五色: 青
五邪: 風
五志: 怒
五味: 酸
五常: 仁
主藏: 藏血
系統: 免疫
病症: 肝、膽不好:會引起精神不佳、愛睏、疲勞失眠症、神經痛、煩悶。易引發腸胃疾病
出竅: 眼白、臉
表面現象: 眼白發黃、皮膚發黃、山根發青、臉上肝斑

五行:
氣數: 三、 四
臟腑: 小腸、肩、面、大腦 、心、胸、舌、小腦
天干: 丙 、丁
地支: 巳、午
季節: 夏
五臟: 心
五官: 口、齒
五方: 南、離
五色: 赤
五邪: 暑
五志: 喜
五味: 苦
五常: 禮
主藏: 主血
系統: 循環
病症: 心、小腸不好:會引起心臟病、心律不整、頭痛、眼疾、腦疾、高血壓。易引發肺部疾病
出竅: 口、眼睛、血管
表面現象: 口、舌發紅熱、眼佈血絲、臉部紅紫

五行:
氣數: 五、 六
臟腑: 胃、背肋、命門、 脾、腸、唇
天干: 戊 、己
地支: 丑、辰、未、戌
季節: 四季中
五臟: 脾
五官: 皮膚
五方: 中、艮、坤
五色: 黃
五邪: 濕
五志: 思
五味: 甘
五常: 信
主藏: 統血
系統: 消化
病症: 脾、胃、腸不好:會引起造血失調、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元氣不佳。易引發腎臟及子宮疾病
出竅: 印堂、皮膚
表面現象: 印堂發黑、皮膚乾黑、下牙周痛

五行:
氣數: 七 、八
臟腑: 大腸、肋膜、股、肺、臍、精血、肛門
天干: 庚、 辛
地支: 申、酉
季節: 秋
五臟: 肺
五官: 鼻、耳
五方: 西、兌、乾
五色: 白
五邪: 燥
五志: 悲
五味: 辛
五常: 義
主藏: 主氣
系統: 呼吸
病症: 肺、大腸不好:會引起呼吸困難、氣喘、肺炎、脫肛、痔瘡、牙齒痛、便秘。易引發筋、骨、神經痛、肝膽疾病
出竅: 鼻孔、牙周
表面現象: 鼻息發熱臭、上牙周病、呼吸困難

五行:
氣數: 九、 十
臟腑: 腎、胰、脛、膀胱、子宮、腳
天干: 壬、 癸
地支: 亥、子
季節: 冬
五臟: 腎
五官: 顴、面
五方: 北、坎
五色: 黑
五邪: 寒
五志: 恐
五味: 鹹
五常: 智
主藏: 藏精
系統: 泌尿、生殖
病症: 腎、膀胱、子宮不好:會引起生殖器病痛、腰痠、尿毒、生產病,胰臟不良:會引起胰島素分泌失調、免疫不全。易引發心臟病
出竅: 眼眶、腳
表面現象: 眼曜發黑、臉部水腫、腿部發黑

標籤:

2007/2/6

中醫八卦九宮圖

德 人 設 計




   中醫基礎理論裡頭有所謂的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陰陽學說認為一切事物的屬性,都可歸納為“陰”和“陽”兩類。五行學說以相生相剋的規律來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果這種關係失去協調,便會引起事物反常的發展和變化,導致“相乘”和“相侮”。五行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所構成。一般書籍都以文字敘述居多,很難理解五方之關係,如果用死記的會很容易忘記,個人把它彙整成一張圖表,容易對照,不用死記,永遠都會記得,重點是如果能以一張白紙,畫上「中醫八卦九宮圖」,那就是一百分了。希望這張「中醫八卦九宮圖」,對各位有所幫助。

  首先要介紹的是五方:東、南、中、西、北方。接下來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行:木、火、土、金、水。接著十天干: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再來介紹五臟:肝臟屬木,藏血,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心臟屬火,主血,其華在面,開竅於舌;脾臟屬土,統血,其華在唇,開竅於口;肺臟屬金,主氣,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腎臟屬水,藏精,其華在髮,開竅於耳。

  來,再將十二時辰按照順序寫上去,你就可以知道十二地支的所屬位置,相對的也就知道十二生肖了,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戌丑未屬土。子午流注:十二經脈表,膽、肝互為表裡經;肺、大腸互為表裡經;胃、脾互為表裡經;心、小腸互為表裡經;膀胱、腎互為表裡經;心包、三焦互為表裡經。六腑:膽、三焦、大腸、胃、小腸、膀胱。


   八卦方位—乾三連代表天,位之西北。坤六斷代表地,位之西南。離中虛代表日,位之南。坎中滿代表月,位之北。巽下斷代表風,位之東南。艮覆碗代表山,位之東北。震仰盂代表雷,位之東。兌上缺代表澤,位之西。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剋:木→土→水→火→金→木;五行相乘:木→土→水→火→金→木;五行相侮:木→金→火→水→土→木。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臟:肝、心、脾、肺、腎;五竅:目、舌、口、鼻、耳;五味:酸、苦、甘、辛、鹹;五氣:風、暑、濕、燥、寒;五志:怒、喜、思、悲、恐。

  三合木:亥卯未;三合火:寅午戌;三合金:巳酉丑;三合水:申子辰。驛馬年:寅申巳亥;桃花年:子午卯酉;四庫齊全土:辰戌丑未。

標籤:

2007/2/5

八卦陽宅休咎圖


德 人 設 計



離宅:大門:延年 ,吉方:天醫

坤宅:大門:生氣,吉方:天醫



坎宅:大門:延年,吉方:生氣

艮宅:大門:生氣,吉方:延年

命:
兌命:農曆民國01.10.19.28.37.46.55.64.73.82.91年生
乾命:農曆民國02.11.20.29.38.47.56.65.74.83.92年生
坤中:農曆民國03.12.21.30.39.48.57.66.75.84.93年生
巽命:農曆民國04.13.22.31.40.49.58.67.76.85.94年生
震命:農曆民國05.14.23.32.41.50.59.68.77.86.95年生
坤命:農曆民國06.15.24.33.42.51.60.69.78.87.96年生
坎命:農曆民國07.16.25.34.43.52.61.70.79.88.97年生
離命:農曆民國08.17.26.35.44.53.62.71.80.89.98年生
艮命:農曆民國09.18.27.36.45.54.63.72.81.90.99年生

女命:
艮命:農曆民國01.10.19.28.37.46.55.64.73.82.91年生
離命:農曆民國02.11.20.29.38.47.56.65.74.83.92年生
坎命:農曆民國03.12.21.30.39.48.57.66.75.84.93年生
坤命:農曆民國04.13.22.31.40.49.58.67.76.85.94年生
震命:農曆民國05.14.23.32.41.50.59.68.77.86.95年生
巽命:農曆民國06.15.24.33.42.51.60.69.78.87.96年生
艮中:農曆民國07.16.25.34.43.52.61.70.79.88.97年生
乾命:農曆民國08.17.26.35.44.53.62.71.80.89.98年生
兌命:農曆民國09.18.27.36.45.54.63.72.81.90.99年生

生氣
星名:貪狼星
吉凶:吉祥
作用力:積極性作用,主升官、發財、生子。
影響力:做事積極,活動力強,精力旺盛,充滿魄力,性慾增強。

延年
星名:武曲星
吉凶:吉祥
作用力:協調性作用,主姻緣、人際、才能。
影響力:具協調力和說服力,隨和且有耐性,會受到別人肯定。

天醫
星名:巨門星
吉凶:吉祥
作用力:舒展性作用,主健康、財富。
影響力:生活安逸,睡眠穩定,身體健康煩惱少,心境平靜。

本命
星名:左輔星
吉凶:吉祥
作用力:穩定性作用,主事業、主從、威儀。
影響力:重視家庭,責任感強,工作認真,賺錢慾強,性慾減弱。

絕命
星名:破軍星
吉凶:凶兆
作用力:混亂性作用,主壽元、疾病、破財、是非、意外。
影響力:心思混亂,憂愁煩悶,失望矛盾,內分泌失調,身心疾病。

五鬼
星名:廉貞星
吉凶:凶兆
作用力:暴力性作用,主官符、口舌、爭執、盜賊。
影響力:焦燥不安,與人不合,易生衝突,人緣不好,做事易徒勞無功。

禍害
星名:祿存星
吉凶:凶兆
作用力:消極性作用,主叛逆、計較、嫉妒、情緒、不定。
影響力:雜事干擾,信心不足,容易疲倦,懶散虛弱,胃腸不好。

六煞
星名:文曲星
吉凶:凶兆
作用力:破壞性作用,主迷惘、空亡、放蕩、桃花、幻想。
影響力:判斷力差,易生錯誤,招致失敗,睡眠不足煩惱多。

東四命:震命、巽命、離命、坎命可選擇離宅、坎宅居住為佳,四吉方大同小異之故。
西四命:兌命、乾命、坤命、艮命可選擇坤宅、艮宅居住為佳,四吉方大同小異之故。

例如:男命67年生戊午年屬馬為巽命,可配離宅或坎宅為大吉。
例如:女命73年生甲子年屬鼠為艮命,可配坤宅或艮宅為大吉。

此八卦陽宅休咎圖為專業用,非常珍貴,德人不藏私,願與有緣眾生結緣。
可取代羅盤使用,簡單易懂,方便好用。
例如:廁所不要在吉方位,尤其財位。
慢慢看就會懂,細細體悟,不懂的地方再問。

標籤:

2007/2/4

青草藥選集

  為了讓大家更方便參閱,依筆畫順序編排之。青草藥名,經過考證名稱全部統一,不會有前後不一,使大家更容易清楚明白。如魚腥草、蕺菜;天龍、壁虎、守宮;紫河車、杜河車、人胞;補骨脂、破故紙,等青草藥名不一,這是最大的特色之一。

※ 一字散《證治準繩》:芒硝、硼砂、朱砂、龍腦香,外治小兒口瘡。

※ 一貫煎《柳州醫話》:沙參、麥門冬、當歸、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悶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及疝氣瘕聚等。


※ 一號癬藥水《經驗方》:土槿皮、大風子、地膚子、蛇床子、硫黃、白蘚皮、明礬、苦參、樟腦、酒,外治手癬、足癬等證。


※ 二冬膏《張氏醫通》:天門冬、麥門冬、白蜜,治肺胃燥熱,咳嗽痰少。

※ 二母散《和劑局方》:貝母、知母,治陰虛發熱咳嗽。

※ 二至丸《證治準繩》:女貞子、旱蓮草,治肝腎陰虛。

※ 二妙散《丹溪心法》:蒼朮、黃柏,治下肢紅腫疼痛,痿弱無力。

※ 二草丹《沈氏尊生書》:旱蓮草、車前草,治尿血。

※ 二陳湯《和劑局方》: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治脾胃不和,運化失職,痰濕為患,喘嗽脹滿。

※ 八正散《和劑局方》:木通、車前子、梔子、滑石、瞿麥、萹蓄、大黃、炙甘草,治濕熱下注,熱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 八釐散《醫宗金鑒》:蘇木、乳香、沒藥、血竭、紅花、自然銅、馬錢子、丁香、麝香,治跌打損傷。

※ 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羌活、防風、白芷、生地黃、蒼朮、黃芩、細辛、甘草、川芎,治外感風寒濕邪,發熱惡寒,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痠楚疼痛。

※ 十灰丸《十藥神書》: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白茅根、梔子、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燒炭存性,治吐血咯血。

※ 十棗湯《傷寒論》:芫花、大戟、大棗、甘遂,治心下有水氣,乾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

※ 丁香柿蒂湯《症因脈治》:丁香、柿蒂、人參、生薑,治久病呃逆,因於寒者。

※ 人中白散《外科正宗》:人中白、孩兒茶、冰片、黃柏、硼砂、薄荷、青黛、黃連,治小兒走馬牙疳,口疳,牙齦腐爛臭黑,膿耳,手臁瘡,腿上瘡,痔瘡。

※ 人中黃丸《張氏醫通》:人中黃、蒼朮、桔梗、滑石、大黃、人參、黃芩、黃連、防風、香附,治溫疫諸熱毒。

※ 人參蛤妨散《衛生寶鑑》:蛤蚧、人參、杏仁、甘草、茯苓、知母、貝母、桑白皮,治病久體虛,咳嗽氣喘,痰中帶紅,胸中煩熱,或面目浮腫,脈象虛浮者 。

※ 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萊菔子、白芥子、蘇子,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

※ 三仁湯《溫病條辨》:薏苡仁、白豆蔻、杏仁、淡竹葉、通草、滑石、半夏、厚朴,治溫病出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悶不饑,午後身熱。

※ 三石湯《溫病條辨》:滑石、寒水石、生石膏、杏仁、竹茹、金銀花、通草、金汁,治暑溫邪在氣分,大熱煩渴、苔黃等證。

※ 三灰散《類證治裁》:血餘炭、棕櫚炭、絹灰,治崩漏下血。

※ 三奇方《本草綱目拾遺》:天竺子、蠟梅花、水蜓蝣,治小兒天哮。

※ 三奇散《本草綱目》:鼠麴草、款冬花、熟地黃,治一切咳嗽、不問近久,晝夜無時。

※ 三拗湯《和劑局方》:麻黃、杏仁、甘草,用於感冒風寒,咳嗽氣喘。

※ 三物備急丸《金匱要略》:巴豆、大黃、乾薑,治寒滯食積阻結於腸胃,卒然心腹脹痛,甚至面青氣喘、大便秘結。

※ 三棱丸《經驗良方》:三棱、莪朮、川芎、牡丹皮、牛膝、大黃、延胡索,治血滯經閉腹痛。

※ 下瘀血湯《金匱要略》:大黃、桃仁、蟅蟲,治產後腹中有瘀血而腹痛者。

※ 下蟲丸《證治準繩》:苦楝根皮、檳榔、鶴虱、貫眾、使君子、乾蝦蟆、蕪荑、木香、桃仁、輕粉,治蟲積腹痛。

※ 千捶膏《經驗方》:松香、蓖麻子、輕粉、黃丹、銀朱、茶油,外治癰、癤、疔等。

※ 大七香丸《和劑局方》: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陳皮、丁香、甘松、烏藥,治脾胃虛寒,心腹滿痛。

※ 大承氣湯《傷寒論》:大黃、芒硝、枳實、厚朴,主治熱盛便秘,腹脹滿,煩躁譫語,口乾,舌苔焦黃起刺,脈沉實有力者等證。

※ 大青湯《沈氏尊生書》:大青葉、玄參、知母、梔子、石膏、木通、升麻、桔梗,治熱毒內陷。

※ 大風諸痢方《普濟方》:大風子、苦參末,用於風癬疥癩。

※ 大秦艽湯《活法機要》:秦艽、生地黃、石膏、羌活、防風、白芷、細辛、黃芩、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白朮、茯苓、甘草、獨活,治風濕痹痛,手足不仁。

※ 大陷胸湯《傷寒論》:芒硝、大黃、甘遂,治結胸症,心下治少腹硬滿而痛。

※ 大戟散《活法機要》:大戟、木香、牽牛子、豬腰子,治水腫,腹大如鼓。

※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大黃、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治腸癰。(近年來臨床上治急性闌尾炎,常用本方加敗醬草、紅藤、生薏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紅藤、瓜蔞仁、赤芍。)

※ 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大黃、附子、細辛,治寒積便秘。

※ 大黃蟅蟲丸《金匱要略》:大黃、桃仁、蟅蟲,治產後瘀汁腹痛,血滯經閉。

※ 大腹皮散《證治準繩》:大腹皮、木瓜、蘇子、檳榔、荊芥、陳皮(去白)、紫蘇葉、萊菔子、沉香、桑白皮、枳殼,治腳氣腫滿,小便不利。

※ 大補陰丸《丹溪心法》:製龜板、熟地黃、黃柏、知母、豬脊髓,治陰虛火旺,骨蒸勞熱。

※ 小牛角散《千金方》:牛角、鹿茸、禹餘糧、當歸、乾薑、續斷、阿膠、烏賊骨、龍骨、赤小豆,治崩淋帶下。

※ 小半夏湯《金匱要略》:半夏、生薑,治痰飲嘔吐,心下痞悶不渴者。

※ 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桂枝、細辛、白芍、五味子、乾薑、半夏、甘草,治痰飲咳嗽氣喘。

※ 小建中湯《傷寒論》: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治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病,以及心悸,虛煩等證。

※ 小活絡丹《和劑局方》:烏頭、草烏、地龍、天南星、乳香、沒藥,治寒濕襲經絡作痛,肢體不能屈伸。

※ 小柴胡湯《傷寒論》: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等證。

※ 小結胸加枳實湯《溫病條辨》:黃連、瓜蔞、枳實,治陽明暑溫,水結在胸,面赤身熱頭暈,渴欲涼飲,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

※ 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川芎、細辛、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甘草,治風寒感冒頭痛。

※ 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治腸兼有水氣或水飲停聚所致的喘咳腫滿等證。

※ 不換金正氣散《和劑局方》:藿香、半夏、蒼朮、厚朴、陳皮、甘草,治濕濁內阻兼有外感。

※ 丹參飲《醫宗金鑑》:丹參、砂仁、檀香,治氣滯血瘀,胃脘疼痛。

※ 五仁丸《世醫得效方》: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杏仁、松子仁,治津枯便秘。

※ 五加皮酒《聖惠方》:五加皮、熟地黃、丹參、杜仲、蛇床子、乾薑、地骨皮、天門冬、鐘乳石,治小便餘瀝,婦人陰冷,腰膝時痛及癱瘓拘攣等證。

※ 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銀花、天葵子,治疔腫毒瘡。

※ 五苓散《傷寒論》: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治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 五倍子散《珍珠囊》:五倍子、地榆,治小兒脫肛。

※ 五痹湯《婦人良方》:薑黃、羌活、當歸、赤芍、甘草、白朮、海桐皮,治風寒所傷,肩臂作痛及腰下作痛。

※ 內托白蘞散《沈氏尊生書》:白蘞、赤芍、當歸、連翹、黃芩、白芷、瓜蔞仁、川芎、天花粉、乳香、防風、桔梗、柴胡、白蒺藜、生甘草,治癰疽潰瘍不收。

※ 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腰膝痿軟,頭目眩暈等。

※ 化血丹《醫學衷中參西錄》:參三七、花蕊石、血餘炭,治吐血、衄血、便血。

※ 升陷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生黃芩、知母、柴胡、桔梗、升麻,治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

※ 升麻葛根湯《閻氏小兒方論》:升麻、葛根、白芍、炙甘草,治痲疹未發,或發而不透。

※ 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烏藥、小茴香、木香、青皮、高良薑、檳榔、巴豆、川楝子,治寒凝氣滯,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等證。

※ 天麻丸《普濟方》:天麻、川芎,治偏正頭痛,神昏目花。

※ 巴戟丸《醫學發明》:巴戟天、五味子、人參、熟地黃、肉蓯蓉、骨碎補、龍骨,治肝腎虛,腰痛、滑精。

※ 手拈散《奇效良方》:延胡索、五靈脂、草果、沒藥,治心脾氣痛。

※ 手拈散《醫學心悟》:沒藥、延胡索、香附、五靈脂,治血積心痛。

※ 木瓜湯《直指方》:木瓜、小茴香、吳茱萸、甘草、生薑、紫蘇,治霍亂轉筋。

※ 木香檳榔丸《衛生寶鑑》: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黃柏、黃連、吳茱萸、三棱、莪朮、大黃、香附、牽牛子、芒硝,治痢下腹痛。

※ 木通散《證治準繩》:木通、豬苓、茯苓、桑白皮、紫蘇、檳榔,治濕腳氣,遍身浮腫,喘促煩悶,小便不利。

※ 木賊散(原名神消散)《證治準繩》:木賊草、蟬蛻、穀精草、甘草、蒼朮、蛇蛻、黃芩,治目赤翳障。

※ 木饅頭散《沈氏尊生書》:薛荔果、棕櫚炭、烏梅、甘草,治便血。

※ 止汗方《肘後方》:麻黃根、龍骨、牡蠣,外治大病癒後,多虛汗,及眠中流汗。

※ 止嗽散《醫學心悟》:白前、紫菀、荊芥、百部、桔梗、陳皮、甘草,治新久咳嗽。

※ 牛黃清心丸《痘疹心法》:牛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朱砂,治熱盛神志不清。

※ 牛黃解毒丸《證治準繩》:牛黃、甘草、金銀花、七葉一枝花,治小兒胎毒瘡癤及一切瘡瘍。

※ 牛蒡湯《證治準繩》:牛蒡子、大黃、防風、薄荷、荊芥、甘草,治咽喉腫痛,丹毒。

※ 牛膝散《證治準繩》:牛膝、當歸、肉桂、赤芍、桃仁、延胡索、牡丹皮、木香,治經水不利,臍腹作痛。

※ 四生丸《婦人良方》:生地黃、生側柏葉、生艾葉、生荷葉,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咽乾口燥,舌絳脈數。

※ 四物湯《和劑局方》: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

※ 四苓散《明醫指掌》:茯苓、澤瀉、豬苓、白朮,治大便溏泄,水腫,小便不利。

※ 四逆散《傷寒論》:柴胡、白芍、枳實、甘草,治肝氣鬱結,胸脅脘腹疼痛,或兼有泄瀉。

※ 四逆湯《傷寒論》:附子、乾薑、甘草,治療寒少陽病,陰寒內盛,陽氣欲脫,而有腹痛下痢,四肢厥冷,脈微細欲絕。

※ 四磨湯《濟生方》:烏藥、沉香、人參、檳榔,治七情鬱結,上氣急喘。

※ 四寶丹《普濟方》:狗脊、製烏頭、萆薢、蘇木,治風濕痛。

※ 四寶丹《瘍醫大全》:硼砂、冰片、甘草、雄黃,外用治額口瘡。

※ 冬葵子散《證治準繩》:冬葵子、木通,治小兒尿難,腹脹悶。

※ 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紫蘇、生薑,治七情鬱結,痰涎凝聚,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悶不舒的“梅核氣”;或痰濕壅阻,胸滿氣急;或中脘痞痛,伴有嘔吐者。

※ 半夏秫米湯《內經》:半夏、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 半硫丸《和劑局方》:半夏、硫黃、薑汁,治虛寒便秘。

※ 半邊散《普濟方》:螻蛄、大戟、芫花、甘遂、大黃,治水病。

※ 失笑散《和劑局方》:蒲黃、五靈脂,治瘀結腹痛,一切氣痛瘀痛。

※ 平胃散《和劑局方》:蒼朮、知母、陳皮、甘草,治嘔吐腹瀉,上腹部痞滿疼痛。

※ 玄參解毒湯《外科正宗》:玄參、梔子、黃芩、荊芥、桔梗、生地黃、葛根、甘草,治咽喉腫痛。

※ 玉女煎《景岳全書》:生石膏、熟地黃、麥門冬、知母、牛膝,治熱病煩熱口渴,頭痛,牙痛。

※ 玉竹麥門冬湯《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沙參、生甘草,治燥傷胃陰,津液虧耗。

※ 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風,治破傷風及跌打損傷,項強口噤。

※ 玉真散《醫宗金鑒》: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天南星,治破傷風。

※ 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山藥、黃耆、知母、生雞內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治消渴。

※ 玉樞丹《百一選方》:山慈菇、麝香、續隨子、雄黃、大戟、朱砂、五倍子,治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 瓜蒂散《金匱要略》:瓜蒂、赤小豆,治胸痞,上脘有宿食者。

※ 瓜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瓜蔞、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 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甘草、小麥、大棗,治臟躁,常悲傷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煩躁不安等。

※ 生化湯《傅氏女科》:當歸、川芎、桃仁、黑薑、炙甘草,治產後惡露不行,少腹疼痛。

※ 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治產後惡露不行,少腹疼痛。

※ 生薑半夏湯《金匱要略》:生薑、半夏,治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憒然者。

※ 白豆蔻湯《沈氏遵生》:白豆蔻、藿香、陳皮、生薑,治反胃嘔吐。

※ 白花蛇酒《瀕湖集簡方》:白花蛇、全蝎、當歸、防風、羌活、白芷、天麻、赤芍、甘草、升麻,治諸風頑痹筋脈攣急。

※ 白芷散《婦人良方》:白芷、烏賊骨、胎髮,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 白芷蔥豉湯(原名白神散)《衛生寶鑑方》:白芷、豆豉、蔥白、甘草、生薑、大棗,治寒熱頭痛,眉稜骨痛。

※ 白虎加蒼朮湯《類證活人書》: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蒼朮,治濕溫,汗多,身重足冷;或濕痹化熱,以及夏秋季高熱,具頭重如裹,胸悶,口渴不欲飲,關節疼痛,舌苔白膩者。

※ 白虎湯《傷寒論》: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治陽明病發熱,大煩大渴,大汗出,脈洪大。

※ 白金丸《醫方考》:鬱金、明礬,治失心癲狂。

※ 白芨枇杷丸《戴氏方》:白芨、枇杷葉、阿膠(蛤粉炒)、藕節、生地黃汁,治咳血吐血。

※ 白散《傷寒論》:巴豆、貝母、桔梗,治寒實結胸。

※ 白蒺藜散《張氏醫通》:白蒺藜、菊花、蔓荊子、決明子、甘草、連翹、青葙子,治目赤多淚。

※ 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治熱痢下重。

※ 白薇湯《本事方》:白薇、當歸、人參、甘草,治產後血虛發熱暈厥;亦治一般虛熱。

※ 白殭蠶散《證治準繩》:殭蠶、旋覆花、木賊草、細辛、桑葉、荊芥、甘草,治風熱頭痛,迎風淚出。

※ 白蘞散《證治準繩》:白蘞、黃柏,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 石決明散《證治準繩》:石決明、枸杞子、木賊草、荊芥、桑葉、穀精草、甘草、旋覆梗、蛇蛻、蒼朮、菊花,治目生翳障。

※ 石葦散《證治準繩》:石葦、瞿麥、車前子、木通、冬葵子、茯苓、桑白皮、滑石、甘草,治癃閉淋瀝。

※ 立馬回療丹《外科正宗》:磠砂、蟾酥、輕粉、丁香、蜈蚣、雄黃、朱砂、乳香、麝香、砒石,治疔毒走黃。

※ 冰硼散《外科正宗》:冰片、硼砂、朱砂、芒硝,外治咽喉腫痛。

※ 地骨皮湯《聖濟總錄》:地骨皮、鱉甲、知母、銀柴胡、秦艽、貝母、當歸,治虛勞骨蒸潮熱。

※ 地黃通經丸《婦人良方》:熟地黃、水蛭、虻蟲、桃仁,治月經不利,或產後惡露不盡,臍腹作疼。

※ 地黃煎《證治準繩》:生地黃汁、生麥門冬汁、白沙蜜酥,治小兒壯熱心煩,臥不安。

※ 地榆丸《證治準繩》:地榆、當歸、阿膠、黃連、訶子、木香、烏梅,治痢疾或血痢。

※ 守宮膏《奇效方》:天龍、珍珠、麝香、龍腦香,治久年驚癇。

※ 安蟲散《小兒藥證直訣》:鶴虱、川楝子、輕粉、明礬,治小兒蟲病。

※ 曲蘗枳朮丸《醫學正傳》:白朮、枳實、六曲、麥芽,為末,荷葉包陳米飯煨乾為丸,治內傷飲食或泄瀉。

※ 朱砂安神丸《蘭室秘藏》:朱砂、黃連、甘草、生地黃、當歸,治心血虛,驚悸怔忡,失眠。

※ 百合固金丸《醫方集解》:生地黃、熟地黃、麥門冬、貝母、百合、當歸、白芍、甘草、玄參、桔梗,治肺傷咽痛,咳喘痰血。

※ 百合知母湯《金匱要略》:百合、知母,治百合病。

※ 百部湯《本草匯言》:百部、麥門冬、沙參、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薏苡仁、黃耆,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 百勞散《宣明論》:罌粟殼、烏梅,治久咳虛嗽。

※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鮮竹葉、石膏、半夏、人參、麥門冬、甘草、粳米,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 竹葉柳蒡湯《醫學廣筆記》:西河柳、荊芥、葛根、蟬蛻、薄荷、炒牛蒡、知母、玄參、麥門冬、甘草、淡竹葉,治痧疹透發不出,喘嗽煩悶。

※ 羊蹄根散《醫宗金鑒》:羊蹄根、明礬,治諸癬瘡濕癢。

※ 肉豆蔻丸《百一選方》:肉豆蔻、木香、大棗,治久瀉不止,氣滯脹痛。

※ 肉蓯蓉丸《證治準繩》:肉蓯蓉、熟地黃、山藥、五味子、菟絲子,治腎虛頻尿。

※ 自然銅散《張氏醫通》:自然銅、乳香、沒藥、當歸、羌活,治跌打骨折。

※ 至寶丹《和劑局方》:麝香、尤腦香、安息香、牛黃、犀角、朱砂、雄黃、玳瑁、琥珀、金箔、銀箔,治中風卒倒,中惡氣絕,神昏譫語,痰迷心竅,小兒驚癇等證。

※ 血竭散《沈氏尊生書》:血竭、大黃、自然銅,治皮骨破折。

※ 何人飲《景岳全書》:何首烏、人參、當歸、陳皮、煨薑,治久瘧。

※ 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人參、大棗、生薑,治嘔而腹滿,或乾嘔吐涎沫,頭痛脘痛,吞酸嘈雜,吞不紅,無熱象者。

※ 抗熱牛黃丸(原名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牛黃、鬱金、犀角、黃連、朱砂、烏梅片、麝香、珍珠、雄黃、黃芩、梔子,治溫病邪入心包,神昏譫語,身熱煩燥,以及小兒驚厥,中風竅閉等證。

※ 折傷筋骨方《衛生易簡方》:接骨木、乳香、白芍、當歸、川芎、自然銅,治折傷筋骨。

※ 更衣丸《醫學廣筆記》:蘆薈、朱砂,治腸中乾燥,便秘。

※ 杏蘇散《溫病條辨》:杏仁、紫蘇、半夏、茯苓、甘草、陳皮、前胡、桔梗、枳殼、生薑、大棗,治外感咳嗽痰稀。

※ 杜仲丸《證治準繩》:杜仲、續斷,治妊娠胎動,腰痛欲墮。

※ 金剛丸《活法機要》:杜仲、肉蓯蓉、菟絲子、萆薢、豬腰,治筋骨痿軟。

※ 杞菊地黃丸《醫級》: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治肝腎不足,頭暈目眩,久視昏暗。

※ 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沙參、麥門冬、玉竹、甘草、桑葉、扁豆、天花粉,治燥傷肺陰,發熱咳嗽。

※ 沉香四磨湯《衛生家寶》:沉香、烏藥、木香、檳榔,治冷氣攻沖,心腹作痛。

※ 沉香墜痰丸《證治準繩》:沉香、木香、青皮、半夏、檳榔,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

※ 決明子散《濟生方》:決明子、石決明、菊花、蔓荊子、黃芩、石膏、白芍、川芎、木賊草、羌活、甘草,治風熱頭痛,或目赤腫痛。

※ 決明子湯《聖濟總錄》:決明子、柴胡、黃芩、防風、鮮竹葉、升麻、甘草、菊花、細辛,治肝臟實熱,目疾生赤肉,澀痛。

※ 決明夜靈散《證治準繩》:石決明、夜明砂、豬肝,用米泔水煎,治雀目夜昏。

※ 牡丹皮散《證治準繩》:牡丹皮、赤芍、生地黃、當歸、桃仁、川芎、乳香、沒藥、骨碎補、續斷,治跌打損傷,滯血疼痛。

※ 牡丹散《證治準繩》:牡丹皮、白芍、當歸、紅花、乾漆、蘇木、沒藥、莪朮、鬼箭羽、延胡索、烏藥、陳皮、甘草、桂枝,治虛損精閉,潮熱體疲,午後發燒。

※ 牡蠣散《和劑局方》:牡蠣、浮小麥、麻黃根、黃耆,治虛汗。

※ 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薑、香附,治胃脘寒痛。

※ 芍藥湯《活法機要》:白芍、黃連、黃芩、大黃、檳榔、當歸、甘草、木香、肉桂,治痢疾下膿血,腹痛,裏急後重。

※ 赤石脂禹餘糧湯《傷寒論》:赤石脂、禹餘糧,治傷寒下痢不止。

※ 赤芍藥丸《聖惠方》:赤芍、大黃、鱉甲、肉桂、茯苓、柴胡,治腹痛,便瀉不暢。

※ 赤芍藥散《證治準繩》:赤芍、牡丹皮、白茯苓、白芷、柴胡,治婦女氣血不和,經閉發熱。

※ 車前散《證治準繩》:車前子、淡竹葉、赤茯苓、燈心草、荊芥,治諸淋。

※ 辛夷散《濟生方》:辛夷、白芷、升麻、本、防風、川芎、細辛、木通、甘草,治頭痛頭風,鼻淵鼻塞。

※ 辛苦香淡湯《濕溫大論》:佩蘭、藿香、厚朴、半夏、黃芩、黃連、枳實、滑石、薏苡仁,治濕溫症。

※ 防己茯苓湯《金匱要略》:防己、茯苓、黃耆、桂枝、甘草,治皮水四肢腫。

※ 防風湯《證治準繩》:防風、葛根、秦艽、桂枝、甘草、當歸、杏仁、黃芩、茯苓、生薑,治感冒頭痛。

※ 固衝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烏賊骨、茜草、棕櫚炭、五倍子、龍骨、牡蠣、山茱萸、白朮、黃耆、白芍,治血崩。

※ 定志丸《千金方》:遠志、石菖蒲、人參、茯苓,治精神不安。

※ 定命散《聖濟總錄》:白花蛇、烏梢蛇、蜈蚣,治破傷風角弓反張,痙攣抽搐。

※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白果、麻黃、蘇子、款冬花、半夏、桑白皮、杏仁、黃芩、甘草,治咳嗽哮喘。

※ 延胡索散《婦科大全》:當歸、川芎、肉桂、木香、枳殼、赤芍、桃仁、生地黃、延胡索,治婦人氣凝血滯腹痛。

※ 抵當湯《傷寒論》:水蛭、虻蟲、桃仁、大黃,治傷寒蓄血發狂,少腹滿痛。

※ 易黃散《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藥、車前子、芡實、白果,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

※ 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齧、海蛤殼、海藻,治癭瘤,治癭氣,胸膈滿塞,咽喉項頸漸粗。

※ 枇杷清肺飲《醫宗金鑒》:枇杷葉、黃連、黃柏、梔子、桑皮、沙參、甘草,治肺熱喘咳。

※ 河車大造丸《扶壽精方》:紫河車、人參、黃柏、杜仲、牛膝、天門冬、麥門冬、龜板、熟地黃,治虛損勞極,遺精,帶下。

※ 治刀傷方《濟急方》:白芨、石膏,治刀斧創傷,手足皸裂。

※ 治水病腫滿方《聖劑總錄》:豆卷、大黃,治水病腫滿。

※ 治折傷方《千金方》: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治折傷瘀血作痛。

※ 治痢散《醫學心悟》:苦參、葛根、赤芍、山楂、陳皮、麥芽、陳松羅茶,治痢疾。

※ 炙甘草湯《傷寒論》:炙甘草、生薑、人參、生地黃、桂枝、阿膠、麥門冬、火麻仁、大棗、酒,治心動悸,脈結代。

※ 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知母、黃柏、生地黃、牡丹皮、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多夢遺精。

※ 羌活防風湯《活法機要》:羌活、防風、蔓荊子、本、獨活、川芎、甘草,治感冒頭痛。

※ 羌活防風湯《活法機要》:羌活、獨活、防風、本、蔓荊子、川芎、甘草,治感冒頭痛。

※ 肥兒丸《和劑局方》:使君子、肉豆蔻、麥芽、黃連、六曲、檳榔、木香,治小兒疳積。

※ 芳香化濁法《時病論》:佩蘭、藿香、陳皮、製半夏、大腹皮、厚朴、荷葉,治夏月霉濕,胸腹滿悶,氣機不暢。

※ 虎骨木瓜酒《通行方》:虎骨、木瓜、川芎、牛膝、當歸、天麻、五加皮、紅花、續斷、玉竹、秦艽、防風、桑枝,治寒濕入絡筋骨痠痛。

※ 虎潛丸《醫方集解》:黃柏、龜板、知母、熟地黃、陳皮、白芍、鎖陽、虎骨、乾薑、牛膝、羊肉,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腿足瘦削,步履乏力,腰痠。

※ 金沸草散《類證活人書》:旋覆花、生薑、半夏、細辛、前胡、荊芥、赤芍、甘草、大棗,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項強筋急,時發寒熱。

※ 金黃散《外科正宗》: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天南星、蒼朮、厚朴、甘草、天花粉,治一切癰瘍瘡癤初起,紅腫熱痛,屬陽證者。

※ 金鈴子散《活法機要》:川楝子、延胡索,治心腹痛。

※ 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沙苑蒺藜、龍骨、牡蠣、芡實、蓮子、蓮鬚,治遺精滑精。

※ 金櫻芡實丸(原名水陸二仙丹)《洪氏集驗方》:芡實、金櫻子,治遺精。

※ 阿魏化痞散《張氏醫通》:阿魏、當歸、川芎、白朮、紅花、茯苓、鱉甲、大黃、蕎麥麵,治瘧痞積聚。

※ 青皮丸《沈氏尊生書》:青皮、山楂、麥芽、神麴、草果,治急積飽悶,噫氣敗卵。

※ 青葙子散《證治準繩》:青葙子、紅藍實、枳殼、大黃、菊花、甘草、決明子、細辛、茺蔚子、麻黃、車前子、鯉魚膽、鴉膽子、羚羊角,治熱毒翳障。

※ 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青蒿、鱉甲、知母、生地黃、牡丹皮,治瘧疾及溫病之暮熱早涼汗解渴飲者。

※ 青囊丸《韓氏醫通》:香附、烏藥,治一切氣痛。

※ 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六曲、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半夏,治食積停滯,腹痛泄瀉。

※ 前胡散《證治準繩》:前胡、桑白皮、貝母、麥門冬、甘草,治咳嗽,涕濁稠黏,心胸不利,時有煩熱。

※ 厚朴三物湯《金匱要略》:厚朴、大黃、枳實,治腹滿而大便秘者。

※ 宣毒發表湯《痘疹仁端錄》:升麻、葛根、前胡、杏仁、枳殼、荊芥、防風、薄荷、木通、連翹、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生甘草,治痲疹初期,欲出不出。

※ 宣氣散《丹溪心法》:木通、滑石、冬葵子、燈心草、梔子、甘草,治小便癃閉急痛。

※ 宣痹湯《溫病條辨》:防己、薏苡仁、滑石、杏仁、連翹、梔子、半夏、蜇砂、赤小豆皮,治濕熱痹症。

※ 指迷茯苓丸《醫方考》:茯苓、半夏、枳殼、芒硝、生薑,治痰濕內停,流注四肢,肩臂痠痛,兩手疲軟者。

※ 柿蒂散《濟生方》:柿蒂、丁香、生薑,治胸滿呃逆不止。

※ 珍珠散《張氏醫通》:珍珠、爐甘石、琥珀、龍骨、赤石脂、鐘乳石、朱砂、血竭、象皮,治外症潰爛不長肉。

※ 穿山甲散《婦科大全》:穿山甲、鱉甲、赤芍、大黃、乾漆、肉桂、川芎、紅花、當歸,治經閉腹痛。

※ 紅花湯《活法機要》:紅花、乾荷葉、牡丹皮、當歸、蒲黃,治經閉腹痛,產後瘀血上逆之血暈。

※ 紅藤煎《臨床經驗匯編》:紅藤、紫花地丁、乳香、沒藥、連翹、大黃、延胡索、牡丹皮、金銀花、甘草,治腸癰。

※ 胡黃連丸《博濟方》:胡黃連、丁香、蜜陀僧、肉豆蔻、檳榔、芒硝、訶子、麝香、綠豆末,治疳疾瀉痢。

※ 茅根湯《沈氏尊生書》:白茅根、薑炭、蜂蜜,治溺血。

※ 茅葛湯《沈氏尊生書》:白茅根、葛根,治熱呃。

※ 苦參散《證治準繩》:苦參、丹參、蛇床子,治一切疥及風瘙癢,瘙之成瘡。

※ 苓桂朮甘湯《金匱要略》: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治痰飲停聚,頭眩,心悸,咳嗽。

※ 郁李仁丸《聖惠方》:郁李仁、甘遂、葶藶子、茯苓、瞿麥、陳皮,治水氣遍身浮腫,皮膚欲裂,心腹氣急脹,大小便不利。

※ 風引湯《金匱要略》: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桂枝、寒水石、石膏、大黃、乾薑、龍骨、牡蠣、甘草、滑石,治驚癇瘛瘲。

※ 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木香、砂仁、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治氣虛痰飲,嘔吐痞悶,脾胃不和。

※ 香連丸《和劑局方》:黃連、木香,治下痢腹痛,裏急後重。

※ 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治吞吐酸水。

※ 香薷飲《和劑局方》:香薷、厚朴、白扁豆,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 香蘇散《和劑局方》:香附、紫蘇、陳皮、甘草,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頭痛無汗,胸膈滿悶,噫氣惡食。

※ 枳朮丸《內外傷辨惑論》:枳實、白朮,治脾胃虛,運化弱,食後脘腹痞滿作脹者。

※ 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枳實、白朮、黃芩、澤瀉、茯苓、大黃、六曲,治脾胃濕熱,胸悶腹痛,積滯泄瀉。

※ 凌霄散《沈氏尊生書》:凌霄花、肉桂、赤芍、白芷、延胡索、當歸、劉寄奴、牡丹皮、紅花,治經水不來,發熱腹脹。

※ 夏天無注射液《常用中草藥》:夏天無,治高血壓偏癱,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後遺症。

※ 夏枯草膏《醫宗金鑒》:夏枯草、當歸、白芍、玄參、烏藥、貝母、殭蠶、昆布、陳皮、桔梗、川芎、甘草、香附、紅花,治肝燥血旺,瘰癘堅硬。

※ 射干消毒飲《張氏醫通》:射干、玄參、連翹、荊芥、牛蒡子、甘草,治咳嗽音瘖,咽喉腫痛。

※ 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射干、麻黃、細辛、半夏、五味子、紫菀、款冬花、生薑、大棗,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

※ 徐長卿湯《聖惠方》:徐長卿、白茅根、木通、冬葵子、滑石、檳榔、瞿麥、芒硝,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

※ 桂枝附子湯《傷寒論》:桂枝、附子、甘草、生薑、大棗,治風寒濕邪阻滯,身體疼痛,舉動困難,不能自由轉側。

※ 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治婦女月經不調,瘀血阻滯的腹痛,及胎死腹中。

※ 桂枝湯《傷寒論》: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口不渴等。

※ 桔梗湯《金匱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癰,咳逆胸滿,吐膿。

※ 桑麻丸《醫方集解》:桑葉、胡麻仁,治陰虛血燥,頭暈目昏,視物昏糊,大便乾結。

※ 桑菊飲《溫病條辨》:桑葉、菊花、連翹、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葛根,治風溫初起,身熱不甚,頭痛鼻塞,咳嗽,咯痰不暢等。

※ 桑螵蛸散《本草衍義》:桑螵蛸、遠志、龍骨、石菖蒲、人參、茯苓、龜板、當歸,治頻尿及遺尿,失精等證。

※ 柴胡清肝湯《證治準繩》:銀柴胡、梔子、連翹、黃芩、人參、川芎、桔梗、甘草、龍腦香、薄荷,治小兒肝疳,煩渴躁急。

※ 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黃芩、白芍、桔梗、甘草、生薑、大棗,治三陽合病,頭痛發熱,心煩不眠,目疼鼻乾,四肢痠楚,脈微洪者。

※ 桃仁湯《千金方》:桃仁、蟅蟲、荊芥、大黃、川芎、當歸、肉桂、甘草、蒲黃,從高墜下,腹中瘀血滿痛。

※ 桃衣散《外科正宗》:風化石灰、大黃,外用治創傷出血。

※ 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治傷寒下痢便膿血不止。

※ 消鬱散(原名逍遙散)《和劑局方》: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薑,治肝氣抑鬱,血虛火旺,頭痛目眩,兩脅作痛,月經不調。

※ 海金沙散《證治準繩》:海金沙、石葦、滑石、豬苓、澤瀉、茯苓、肉桂、白朮、白芍、甘草,治諸淋。

※ 海桐皮散《證治準繩》:海桐皮、熟地黃、牡丹皮、牛膝、山茱萸、補骨脂,治手足拘攣。

※ 海浮散《醫學心悟》:乳香、沒藥,外敷瘡瘍,腐肉自化,新肉自生,能拔毒收口。

※ 海蛤丸《丹溪心法》:海蛤、瓜蔞,治痰飲心痛。

※ 海藻玉壺湯《醫宗金鑒》:海藻、昆布、海帶、半夏、陳皮、青皮、連翹、貝母、當歸、川芎、獨活,治癭瘤。

※ 浮萍丸《沈氏尊生書》:浮萍、防風、黃耆、羌活、當歸、葛根、麻黃、甘草,治疹痘無汗,不易透過。

※ 烏梅丸《傷寒論》:烏梅、黃連、黃柏、乾薑、附子、蜀椒、桂枝、細辛、人參、當歸,治蛔厥腹痛。

※ 烏龍丸《攝生眾妙方》:九香蟲、車前子、陳皮、白朮、杜仲,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

※ 烏藥湯《濟陰綱目》:烏藥、香附、當歸、木香、甘草,治婦女經行腹痛。

※ 益母丸《醫學入門》:益母草、當歸、赤芍、木香,治月經不調。

※ 益胃湯《溫病條辨》:麥門冬、沙參、生地黃、玉竹、冰糖,治胃熱液枯。

※ 益脾餅《醫學衷中參西錄》:白朮、雞內金、乾薑、大棗,治脾虛泄瀉。

※ 真珍散《證治準繩》:珍珠、青葙子、黃芩、人參、菊花、石決明、川芎、甘草,治眼生翳膜,赤澀疼痛。

※ 神朮散《和劑局方》:蒼朮、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生薑、蔥白,治外感風寒濕邪,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者。

※ 秦皮散《證治準繩》:秦皮、滑石、黃連,治風毒赤眼,痛癢澀淚,昏暗羞明。

※ 秦艽鱉甲湯《衛生寶鑑》:秦艽、鱉甲、柴胡、地骨皮、當歸、知母、青蒿、烏梅,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舌紅頰赤,氣粗,盜汗。

※ 秘精丸《濟生方》:韭子、菟絲子、牡蠣、龍骨、五味子、桑螵蛸、赤石脂、茯苓,治腎氣不固,滑精頻作。

※ 荔香散《景岳全書》:荔枝核、木香,治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

※ 荔核散《證治準繩》:荔枝核、大茴香、小茴香、川楝子、木香、青鹽食鹽,治疝氣,陰核腫大,痛不可忍。

※ 荊朮散《洪氏集驗方》:荊芥、蒼朮、赤芍、甘草、生薑、蔥白,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

※ 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桔梗、茯苓、川芎、甘草,治瘡瘍寒熱。

※ 草豆蔻散《證治準繩》:草豆蔻、紫蘇、茯苓、前胡、木通、檳榔、吳茱萸、半夏、枳實,治腳氣嘔逆,胸中滿悶,不下飲食。

※ 草果飲《證治準繩》:草果、高良薑、厚朴、藿香、半夏、丁香、青皮、生薑、大棗,治寒濕內積,胸腹脹痛。

※ 茵陳蒿四逆湯《玉機微義》:茵陳蒿、附子、乾薑、炙甘草,治寒濕陰黃,手足逆冷,脈沉微細等。

※ 茵陳蒿湯《傷寒論》:茵陳蒿、梔子、大黃,治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 追蟲丸《證治準繩》:雷丸、檳榔、牽牛子、木香,治一切蟲積。

※ 馬兜鈴湯《普濟方》:馬兜鈴、桑白皮、甘草、葶藶子、半夏、生薑,治肺熱咳嗽,氣急喘悶。

※ 骨碎補丸《和劑局方》:骨碎補、荊芥、白附子、牛膝、肉蓯蓉、威靈仙、砂仁、地龍、沒藥、自然銅、草烏、半夏,治肝腎風虛,筋脈拘攣,骨節疼痛。

※ 健腰丸(原名青娥丸)《和劑局方》:杜仲、補骨脂、胡桃、大蒜、青鹽,治腎虛腰痛。

※ 參附湯《世醫得效方》:人參、附子,治大出血或大吐瀉引起的虛脫,上氣喘急,冷汗淋漓,手足厥逆等證。

※ 密蒙花散《和劑局方》:密蒙花、羌活、白蒺藜、木賊草、石決明、菊花,治目赤腫痛,羞明及翳膜。

※ 崩漏驗方《草藥處方選集》:雞冠花、萬年青根、土牛膝,治血崩。

※ 控涎丹《三因方》:甘遂、大戟、白芥子,治停飲胸膈,脅背徹痛。

※ 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 旋覆代赭湯《傷寒論》:旋覆花、人參、生薑、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棗,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後,心下痞鞭,噫氣不除者。

※ 梔子大黃湯《金匱要略》:梔子、大黃、枳實、豆豉,治酒疸,心中懊惱或熱痛。

※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黃柏、梔子、甘草,治傷寒身黃發熱。

※ 梔子鼓湯《傷寒論》:梔子、豆鼓,治傷寒後汗吐下虛煩懊惱。

※ 涼驚湯《醫宗金鑒》:防風、鉤藤、青黛、黃連、牛黃、生薑,治小兒痙攣。

※ 清心湯(原名清宮湯)《溫病條辨》:蓮子心、鮮竹葉卷心、連翹心、犀角、玄參、麥門冬,治溫熱病,發熱神昏。

※ 清心蓮子飲《和劑局方》:石蓮子、人參、茯苓、黃耆、甘草、麥門冬、黃芩、地骨皮、車前子,治氣陰不足,遺精,淋濁,消渴,以及婦人血崩,帶下等證。

※ 清咽消毒飲《疫喉淺論方》:馬勃、金銀花、犀角、連翹、板藍根、人中黃、黃連、梔子、牛蒡、玄參、薄荷、綠豆衣,治疫喉腐爛。

※ 清骨散《證治準繩》:青蒿、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秦艽、鱉甲、知母、甘草,治骨蒸勞熱。

※ 清帶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牡蠣、龍骨、山藥、烏賊骨、茜草,治赤白帶下。

※ 清絡飲《溫病條辨》:鮮荷葉、鮮金銀花、西瓜皮、鮮扁豆花、絲瓜皮、鮮竹葉卷心,治暑溫汗後頭脹。

※ 清熱保津法《時病論》:鮮石斛、鮮生地黃、天花粉、麥門冬、連翹、沙參葉,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傷津液,舌苔變黑。

※ 清震湯《活法機要》:荷葉、升麻、蒼朮,治雷頭風,頭痛,頭脹,舌苔滑膩。(雷頭風:病名,多由風邪外襲,或痰熱生風所致。其症頭面起核塊腫痛,或憎寒壯熱,或頭痛,頭中如雷鳴。)

※ 清營湯《溫病條辨》:生地黃、犀角、玄參、鮮竹葉卷心、金銀花、連翹、黃連、丹參、麥門冬,治熱病熱入營血,高熱神昏等證。

※ 牽牛散《普濟方》:牽牛子、木通、白朮、桑白皮、木香、肉桂、陳皮,治水氣肢體浮腫,大小便澀,上氣喘促。

※ 牽牛散《沈氏尊生書》:牽牛子、大黃、檳榔、雄黃,治蟲積。

※ 牽正散《楊氏家藏方》:白附子、殭蠶、全蝎,治中風口喎,半身不遂。

※ 理中湯《傷寒論》:人參、乾薑、白朮、甘草,治脾胃虛寒,腹痛下痢,以及胃中寒飲,喜唾涎沫。

※ 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胸脘痞悶等證。

※ 疏血丸《醫宗金鑒》:百草霜、阿膠、藕節、側柏葉、白茅根,治吐血。

※ 疏鑿飲子《濟生方》:商陸、秦艽、羌活、檳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薑皮,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不通。

※ 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羚羊角、桑葉、貝母、鮮生地黃、鉤藤、菊花、茯神、白芍、竹茹,治熱盛乾風內動,手足瘛瘲。

※ 荷葉散《證治準繩》:荷葉、鬼箭羽、桃仁、劉寄奴、蒲黃,治產後惡露不下,腹痛悶脹。

※ 蛇床子湯《醫宗金鑑》:蛇床子、威靈仙、當歸尾、大黃、苦參、砂仁、蔥頭,洗陰囊濕癢。

※ 通草湯《沈氏尊生書》:通草、木通、瞿麥、柴胡、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連翹、赤芍、甘草,治諸淋。

※ 通頂散《聖惠方》:藜蘆、黃連,外治諸風頭痛。

※ 連朴飲《霍亂論》:厚朴、黃連、石菖蒲、製半夏、豆豉、梔子、蘆根,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兼能行濕滌痰。

※ 連翹湯《聖濟總錄》:連翹、玄參、木香、昆布、枳殼、犀角、柴胡、黃芩、甘草、升麻、沉香、當歸、白芍、木通、生薑、大棗、柳枝,治瘰癘結核在項腋下,項強背痛。

※ 連翹解毒湯《瘍醫大全》:連翹、牡丹皮、牛膝、天花粉、木瓜、桃仁、金銀花、薏苡仁、甘草、殭蠶,治腋窩瘡。

※ 透疹外用方《中醫兒科學》:胡荽、西河柳,治疹出不快,或透發不出。

※ 陳皮竹茹湯《金匱要略》:陳皮、竹茹、人參、甘草、生薑、大棗,治胃虛呃逆。

※ 雪羹湯《溫熱經緯》:荸薺、海蜇皮,治陰虛痰熱,大便燥結。

※ 麻子仁丸《傷寒論》:火麻仁、大黃、枳實、白芍、杏仁、厚朴,治腸胃燥熱,大便秘結。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用於裏熱壅閉,症見身熱煩渴,喘咳氣粗,鼻翼煽張者。

※ 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治陽虛而兼外感,身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減,神衰欲寐。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生桑白皮、杏仁、生薑、大棗,治濕熱黃疸輕症,身發黃,發熱無汗。

※ 麻黃湯《傷寒論》: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痛,身疼等表實者。

※ 莪朮散《證治準繩》:莪朮、川芎、當歸、熟地黃、白芍、白芷,治婦人血氣結滯,經閉腹脹,癥瘕積聚。

※ 寒疝丸(原名四神丸)《丹溪心法》:畢澄茄、香附、吳茱萸、青木香,治寒疝疼痛。

※ 散瘀和傷湯《正骨心法要旨》:馬錢子、紅花、生半夏、骨碎補、甘草、蔥鬚,治一切碰撞損傷,疲血積聚。

※ 款冬花散《和劑局方》:款冬花、知母、桑葉、阿膠、麻黃、貝母、苦杏仁、甘草、半夏、生薑,治肺熱風邪咳嗽。

※ 滋腎丸《蘭室秘藏》:黃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

※ 滋燥飲《沈氏遵生》:天花粉、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

※ 犀角大青湯《類證活人書》:大青葉、犀角、豆豉、梔子,治傷寒發斑,咽痛。

※ 犀角大青湯《張氏醫通》:犀角、大青葉、玄參、升麻、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生甘草,治斑出火盛,狂悶難透。

※ 犀角地黃湯《千金方》:犀角、生地黃、牡丹皮、白芍,治傷寒溫病,熱傷失血。

※ 琥珀抱龍丸《活幼心書》:琥珀、天竺黃、雄黃、朱砂、金箔、人參、檀香、茯苓、甘草、枳實、山藥、膽南星,治小兒急驚體質虛弱者。

※ 紫花地丁散《證治準繩》:紫花地丁、當歸、大黃、赤芍、金銀花、黃耆、甘草,治諸瘡腫痛。

※ 紫金丹《本事方》:砒石、豆鼓,治寒喘。

※ 紫草快斑湯《證治準繩》:紫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糯米,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透發,色不紅活。

※ 紫草消毒飲《張氏醫通》:紫草、黑豆、綠豆、赤小豆,預防痲疹。

※ 紫菀散《張氏醫通》:紫菀、人參、麥門冬、阿膠、貝母、茯苓、桔梗、五味子、炙甘草,治咳唾有血,虛勞肺萎。

※ 腎瀉丸(原名四神丸)《內科摘要》:五味子、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治脾腎虛寒泄瀉。

※ 脾腎丸(原名二神丸)《本事方》:補骨脂、肉豆蔻,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

※ 菊芎飲《上池秘錄》:菊花、川芎、蔓荊子、防風、羌活、石膏、旋覆花、甘草、枳殼,治頭風頭痛。

※ 菊花茶調散《和劑局方》:菊花、薄荷、荊芥、川芎、防風、羌活、甘草、白芷、細辛、殭蠶,治頭目眩暈,偏正頭痛,目赤鼻塞。

※ 菊花散《和劑局方》:菊花、白蒺藜、羌活、木賊草、蟬蛻,治肝受風毒,眼目赤腫,昏暗羞明,多淚澀痛,漸生翳膜。

※ 菟絲子丸《濟生方》:菟絲子、肉蓯蓉、牡蠣、附子、鹿茸、雞內金、桑螵蛸,治小便多或不禁。

※ 訶黎勒丸《沈氏尊生書》:訶子皮、輕粉、青黛、香附、杏仁、貝母、瓜蔞仁,治勞嗽。

※ 黃土湯《金匱要略》:灶心土、生地黃、白朮、阿膠、黃芩、熟附子、甘草,治大便下血等證,屬於脾陽不足,統攝無權者。

※ 黃芩湯《傷寒論》:黃芩、白芍、甘草、大棗,治太陽,少陽合病下痢。

※ 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黃芩、滑石、白豆蔻仁、通草、豬苓、茯苓、大腹皮,治濕溫身熱。

※ 黃芩瀉肺湯《張氏醫通》:黃芩、大黃、連翹、梔子、苦杏仁、枳殼、桔梗、薄荷、生甘草,治肺熱喘嗽,裏實便秘。

※ 黃連湯《千金方》:石榴皮、黃連、黃柏、阿膠、甘草、乾薑、當歸,治赤白久痢。

※ 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治瘡毒。

※ 黑散子《直指方》:棕櫚炭、血餘炭、隔年蓮蓬,治鼻衄。

※ 菖蒲瀉心湯《隨息居霍亂論》:石菖蒲、黃芩、半夏、黃蓮、紫蘇、厚朴、竹茹、枇杷葉、蘆根,治痰濁壅閉,神識昏迷,胸膈痞塞。

※ 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萆薢、益智仁、石菖蒲、烏藥,治小便時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

※ 補中益氣湯《脾胃論》:黃耆、人參、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甘草,治中氣不足,清陽下陷,子宮下垂,脫肛,以及肢倦氣短,氣虛發熱等。

※ 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阿膠、馬兜鈴、牛蒡子、炙甘草、杏仁、糯米,治陰虛火盛,咳嗽,氣急,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咽乾或咽痛,咽紅。

※ 愈帶丸《飼鶴亭集》:熟地黃、白芍、當歸、黃柏、高良薑、川芎、椿根皮,治婦人赤白帶下,經濁淋漓等證。

※ 搜風解毒湯《本草綱目》:土茯苓、薏苡仁、金銀花、防風、木瓜、木通、白蘚皮、皂莢子,治梅毒筋骨攣痛。

※ 暖肝湯《景岳全書》:小茴香、肉桂、沉香、烏藥、當歸、枸杞子、茯苓、生薑,治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

※ 當歸紅花飲《麻科活人全書》:當歸、紅花、牛蒡子、連翹、葛根、甘草,治疹出而復收,或熱鬱血滯,斑疹色暗者。

※ 當歸龍薈丸《宣明論》:當歸、龍膽草、蘆薈、黃芩、梔子、黃連、黃柏、大黃、青黛、木香、麝香,治肝膽實火,頭暈目眩,神智不寧,甚至驚悸抽搐,譫語發狂,或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 葵子茯苓散《金匱要略》:冬葵子、茯苓,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即起頭眩。

※ 葦莖湯《千金方》:蘆根、薏苡仁、桃仁、瓜瓣,治肺癰發熱咳嗽,痰多帶血且有腥臭味。

※ 葫蘆巴丸《和劑局方》:葫蘆巴、小茴香、巴戟天、烏頭、川楝子、吳茱萸,治小腸疝氣。

※ 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治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者。

※ 葛根湯《傷寒論》:葛根、麻黃、甘草、白芍、桂枝、生薑、大棗,治太陽病,項背強,幾無汗惡風者;又治太陽,陽明合病,自下痢者。

※ 蜈蚣星風散《醫宗金鑒》:蜈蚣、天南星、防風、江螵,治破傷風。

※ 蜇矢湯《霍亂論》:蜇砂、木瓜、生薏苡仁、大豆卷、黃連、梔子、半夏、通草、黃芩、吳茱萸,治霍亂吐瀉,轉筋腹痛,口渴亂躁危急。

※ 蜀椒丸《外台秘要》:蜀椒、附子、半夏,治心痛引背。

※ 蜂房膏《證治準繩》:蜂房、蛇蛻、玄參、蛇床子、黃耆、杏仁、黃丹、亂髮、蠟,治瘰癘。

※ 解毒生化丹《醫學衷中參西錄》:鴉膽子、參三七、金銀花、白芍、甘草,治痢疾失治,氣血兩虧,腸中腐爛,所下之物,色臭腐敗。

※ 達原飲《溫疫論》:檳榔、厚朴、白芍、黃芩、草果、甘草,治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先憎寒而後發熱,繼而但熱不寒,或發熱傍晚益甚,頭疼身痛,脈數。

※ 鉤藤飲《本事方》:鉤藤、菊花、防風、人參、茯神、半夏、陳皮、麥門冬、石膏、甘草,治肝厥頭痛。

※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葶藶子、大棗,治肺中水飲壅塞,胸滿喘咳,一身面目浮腫。

※ 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桑寄生、菟絲子、續斷、阿膠,主治滑胎。

※ 截瘧七寶飲《楊氏家藏方》:常山、草果、檳榔、青皮、厚朴、陳皮、甘草,治瘧疾。

※ 槐花散《沈氏尊生書》:槐花、阿膠、當歸、地榆、生地黃、白芍、黃芩、枳殼、升麻、防風、側柏葉,治吐血,便血。

※ 滾痰丸《丹溪心法》:礞石、沉香、大黃、黃芩,治實熱老痰。

※ 漏蘆湯《衛生寶鑒》:漏蘆、升麻、大黃、黃芩、藍葉、玄參,治臟腑積熱發毒,頭面紅腫,咽喉阻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急疫癘。

※ 瘋油膏《經驗方》:輕粉、黃丹、朱砂、黃蠟,外用治鵝掌風,神經性皮炎,皮膚皸裂,乾燥作癢者。

※ 磁朱丸《千金方》:磁石、朱砂、六曲,治眼目昏暗。

※ 綠豆飲《證治準繩》:綠豆、黃連、葛根、甘草,治誤服熱毒之劑,煩躁悶亂,作吐狂渴者。

※ 蒿芩清膽湯《通俗傷寒論》:青蒿、黃芩、半夏、陳皮、枳殼、竹茹、茯苓、碧玉散,治外感濕熱之邪,留戀不解,微惡寒而發熱,有汗不解,頭重肢倦,胸悶痞滿等證。

※ 蒜連丸《濟生方》:大蒜、黃連,治腸毒下血。

※ 酸棗仁湯《金匱要略》: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治虛煩不得眠及盜汗。

※ 銀翹散《溫病條辨》: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豆豉、牛蒡子、淡竹葉、桔梗、甘草、蘆根,治風溫初起。

※ 榧子散《中醫內兒科學》:榧子、檳榔、蕪荑,治絛蟲。

※ 豨桐丸《養生經驗合集》:豨薟草、臭梧桐,治感受風濕,兩腳痠軟疼痛,不能步履或中風手足不遂。

※ 寬胸丸《中藥臨床應用》:檀香、蓽菝、延胡索、細辛、高良薑、冰片,治冠心病,心絞痛。

※ 撮風散《證治準繩》:全蝎、蜈蚣、鉤藤、殭蠶、朱砂、麝香,治驚癇,破傷風,抽搐瘛瘲。

※ 穀精散《證治準繩》:穀精草、蟬蛻、綠豆衣(一作白菊花)、豬蹄腿,治斑疹入目生翳膜。

※ 穀精龍膽散《證治準繩》:穀精草、龍膽草、生地黃、紅花、荊芥、甘草、赤芍、牛蒡、茯苓、木通,治目赤翳障,頭風齒痛。

※ 膠艾湯《金匱要略》:艾葉、阿膠、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甘草,治婦女沖任虛損,崩中漏下等證。

※ 蔥豉湯《肘後方》:蔥白、豆豉,治感冒風寒初起,頭痛鼻塞,邪輕病微者;亦治溫病初起,而有惡寒者。

※ 豬苓湯《傷寒論》: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治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 震靈丹《和劑局方》:代赭石、禹餘糧、赤石脂、紫石英、五靈脂、朱砂、乳香、沒藥,治婦女崩漏,帶下日久,久瀉久痢等。

※ 養心湯《證治準繩》: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五味子、當歸、川芎、人參、茯苓、黃耆、茯神、肉桂、半夏、甘草,治心血不足,怔忡驚悸。

※ 鴉膽丸《醫級》:鴉膽仁、文蛤、明礬、黃連、朱砂,治冷痢。

※ 蓽菝丸《世醫得效方》:蓽菝、炮薑、丁香、附子、吳茱萸、高良薑、胡椒、山茱萸、白豆蔻,治泄瀉之屬於寒者。

※ 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木通、生地黃、甘草梢、淡竹葉,治心經有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 導痰湯《濟生方》:半夏、橘紅、枳實、茯苓、甘草、人參、遠志、酸棗仁、五味子、熟地黃,治心虛膽怯,短氣乏力,心煩不眠,驚悸或癲狂。

※ 澤漆湯《證治準繩》:澤漆、桑白皮、郁李仁、陳皮、白朮、杏仁、人參,治痢後腫滿,氣急喘嗽,小便如血。

※ 澤瀉湯《金匱要略》:澤瀉、白朮,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瀉小便短少者。

※ 澤蘭湯《證治準繩》:澤蘭葉、當歸、白芍、甘草,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及室女經閉。

※ 獨活寄生湯《千金方》:獨活、桑寄生、秦艽、細辛、防風、當歸、生地黃、白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參、甘草、杜仲、牛膝,治風寒濕痹,腿足有冷感,腰膝作痛,緩弱無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熱,脈遲苔白者。

※ 蕪荑散《證治準繩》:蕪荑、乾漆,治蛔蟲咬心痛,牙蟲作痛。

※ 龍骨兒茶散《醫宗金鑑》:龍骨、孩兒茶、輕粉、冰片,研末外用,治皮膚破爛,濕瘡。

※ 龍膽瀉肝湯《和劑局方》: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黃、甘草,治肝膽實火上逆,脅痛口苦,耳聾耳腫,及肝膽濕熱下注,小便淋濁,下疳潰爛,囊癰便毒,陰癢陰腫等證。

※ 濟生腎氣丸《濟生方》:車前子、牛膝、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治腎陽不足,腰膝痠痛,少腹拘急,水腫,小便不利,或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等。

※ 縮泉丸《婦人良方》:益智仁、烏藥、山藥,治下元虛冷,頻尿,小兒遺尿。

※ 薄荷湯《普濟方》:薄荷、牛蒡、菊花、甘草,治風熱攻目,昏澀疼痛。

※ 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薏苡仁、附子、敗醬草,治腸癰有膿。

※ 歸脾湯《濟生方》:黨參、黃耆、白朮、茯神、酸棗仁、桂圓肉、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神疲食少,心悸失眠等。

※ 瀉肺散(原名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地骨皮、桑白皮、粳米、甘草,治肺火鬱結,氣急喘咳,煩躁舌絳。

※ 瀉肺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治肺熱喘咳。

※ 瞿麥湯《證治準繩》:瞿麥、木通、滑石、淡竹葉、黃芩、冬瓜子、冬葵子,治小便淋瀝澀痛。

※ 蟬蛻散《沈氏尊生書》:蟬蛻、薄荷,治感冒風熱,皮膚瘙癢等證。

※ 蟬花散《證治準繩》:蟬蛻、羌活、菊花、穀精草、白蒺藜、防風、密蒙花、草決明、黃芩、蔓荊子、梔子、木賊草、荊芥、川芎、甘草,治肝經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 鎖陽丹《沈氏尊生書》:鎖陽、桑螵蛸、龍骨、茯苓,治脫精滑泄。

※ 鎮肝息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牛膝、天門冬、玄參、白芍、茵陳蒿、川楝子、生麥芽、甘草,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等證。

※ 薷朮丸《深師方》:香薷、白朮,治暴水,風水,全身皆腫。

※ 蟾酥丸《外科正宗》:蟾酥、雄黃、輕粉、銅綠、明礬、寒水石、膽礬、乳香、沒藥、麝香、朱砂、蝸牛,治療毒初起及諸惡瘡。

※ 爐甘石散《證治準繩》:爐甘石、冰片、黃連、黃柏,治目赤翳障。

※ 蘆根散《聖惠方》:蘆根、麥門冬、瓜蔞根、甘草、竹茹,治時氣口乾。

※ 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蘇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陳皮、當歸、生薑(一方無肉桂,有沉香),治痰飲壅盛,肺氣上逆作嘔。

※ 蘇合香丸《和劑局方》:蘇合香、朱砂、青木香、訶子、蓽菝、乳香、沉香、生香附、麝香、犀角、檀香、丁香、冰片、白朮、安息香,治中風昏迷,痧氣昏厥,舌苔厚膩,痰濁內盛。

※ 蘇羌達表湯《通俗傷寒論》:蘇葉、防風、杏仁、羌活、白芷、橘紅、生薑、茯苓皮,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項強痛,骨節煩疼,無汗而喘,胸痞噁心。

※ 鐘乳丸《張氏醫通》:鐘乳石、麻黃、杏仁、甘草,治冷哮痰喘。

※ 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藿香、厚朴、陳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蘇葉、甘草,治外感不正之氣,內傷飲食,頭痛發熱,或霍亂吐瀉,或發瘧疾。

※ 續隨子丸《證治準繩》:續隨子、人參、木香、防己、茯苓、檳榔、葶藶子、海金沙、桑白皮,治週身腫滿,喘悶不快。

※ 續斷丸《和劑局方》:續斷、牛膝、萆薢、防風、烏頭,治風寒濕痹,筋骨攣痛。

※ 鱉甲散《沈氏尊生書》:鱉甲、柴胡、知母、秦艽、當歸、青蒿、烏梅、地骨皮,治骨蒸。

※ 蠲痛散《婦人良方》:香附子、荔枝核,治血氣刺痛。

※ 靈仙除痛飲《沈氏尊生書》:威靈仙、獨活、白芷、蒼朮、荊芥、防風、赤芍、當歸、川芎、麻黃、葛根、枳實、桔梗、甘草,治風濕痹痛。


標籤:

2007/2/3

穴道保健

十二經脈

手太陰肺經 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谿、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手少陰心經 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少衝。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前谷、後谿、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

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足太陰脾經 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衝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谿、胸鄉、周榮、大包。

足陽明胃經 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谿、衝陽、陷谷、內庭、厲兌。

足少陰腎經 湧泉、然谷、太谿、大鐘、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築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足太陽膀胱經 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崑崙、僕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

足厥陰肝經 大敦、行間、太衝、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釐、曲鬢、率谷、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液、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邱、光明、陽輔、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會、俠谿、足竅陰。

督脈 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瘂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顖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

任脈 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 。


常用穴道

常用肺經 太淵、列缺、尺澤。

常用大腸經 合谷、偏歷、曲池。

常用心經 神門、通里、少海。

常用小腸經 後谿、養老、聽宮、肩貞、臑俞。

常用心包經 曲澤、間使、內關。

常用三焦經 外關、肩髎、翳風。

常用脾經 公孫、三陰交、陰陵泉、血海。

常用胃經 豐隆、下巨虛、上巨虛、足三里、天樞、頰車。

常用腎經 照海、太谿、復溜。

常用膀胱經 申脈、承山、委中。

常用肝經 太衝、蠡溝、章門、期門。

常用膽經 懸鐘、陽陵泉、肩井、風池。

常用督脈 命門、大椎、風府、百會。

常用任脈 膻中、中脘、氣海、關元。


穴道保健

高血壓 人迎、天柱、湧泉。

低血壓 百會、膻中、 關元。

腦出血 天柱、肩井、湧泉。

扁桃腺 合谷、經渠、築賓。

失眠 心俞、腎俞、足三里、神門、三陰交、安眠奇穴。

氣喘 俞府、中府、大椎、雲門、俠白、大包。

心臟病 膻中、厥陰俞、心俞、通里、內關、血海。

生理痛 腎俞、命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蠡溝、照海。

胃脘痛 中脘、內關、合谷、公孫、足三里、陽陵泉。

肝炎 肝俞、腎俞、中脘。

膀胱炎 中極、湧泉、居髎。

口腔炎 口內點、氣舍、大迎。

閃腰 委中、崑崙、大巨。

椎間盤突出 委中、陽陵泉、崑崙、腎俞、環跳、阿是。

坐骨神經痛 大腸俞、殷門、委中、中瀆、丘墟、腰陽關。

肋間神經痛 外關、足臨泣、心俞。

手部麻痺 大椎、天宗、肩井、臂臑、郄門、缺盆。

肩膀痠痛 天柱、肩井、膏盲、肩髃、臑會、天髎。

手腕痠痛 曲澤、肩井、手三里。

膝蓋痠痛 膝眼、委中、曲泉。

風濕痠痛 外關、內關、百里點。

減肥 腎俞、承山、胃俞、髀關、伏兔、水分。

豐胸 肩井、中府、膻中。

曲線身材 承扶、大巨、關元。

脊椎 志室、大椎、曲垣。

骨折 列缺、委中、合谷。

害喜 天柱、腎俞、三陰交。

不孕症 三陰交、腎俞、關元。

痔瘡 陶道、腰俞、太白、孔最、箕門、會陽。

便秘 關元俞、大腸俞、間使、孔最、上巨虛、足三里。

下痢 梁丘、天樞、大腸俞。

感冒 大椎、風門、中府、少商、照海、大杼。

食慾不振 中脘、胃俞、足三里。

自律神經失調 百會、印堂、關元、少府、勞宮、至陽。

憂鬱症 天柱、足三里、百會、內庭、光明、然谷。

躁鬱症 百會、膻中、心俞。

陽痿 腎俞、命門、關元、中極、內關、太谿、蠡溝、三陰交。

早洩 大腸俞、腎俞、小腸俞。

小便不利 腎俞、膀胱俞、水道、歸來、中極、三陰交、太谿。

更年期 血海、三陰交、天樞。

禿頭 百會、天柱、中極。

麻疹 內庭、肝俞、麻疹區。

濕疹 太白、期門、尺澤。

黑斑 肺俞、腎俞、曲泉、太淵、陽池、中府。

老花眼 胃腸點、少澤、天柱、會宗、商陽、太陽。

目眩 百會、天柱、太白、太谿、陽谷、申脈。

耳鳴 頭竅陰、天柱、聽宮、復溜、束骨、角孫。

鼻炎 至陰、完骨、印堂、魚際、口禾髎、巨髎。

過敏性鼻炎 風池、水溝、巨闕 。

鼻塞 尺澤、迎香、大椎。

牙痛 四白、下關、頰車、溫溜、陽谿、商陽。

喉嚨痛 天突、大椎、合谷、二間、大鐘、水突。


標籤:

2007/2/2

五運六氣保健

出生年
甲子 1924民國13年生 鼠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手少陰心經 少府
乙丑 1925民國14年生 牛 足厥陰肝經 大敦 足太陰脾經 太白
丙寅 1926民國15年生 虎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丁卯 1927民國16年生 兔 手少陰心經 少府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戊辰 1928民國17年生 龍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己巳 1929民國18年生 蛇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庚午 1930民國19年生 馬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辛未 1931民國20年生 羊 手太陰肺經 經渠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壬申 1932民國21年生 猴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癸酉 1933民國22年生 雞 足少陰腎經 陰谷 手太陰肺經 經渠
甲戍 1934民國23年生 狗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足少陰腎經 陰谷
乙亥 1935民國24年生 豬 足厥陰肝經 大敦 足厥陰肝經 大敦
丙子 1936民國25年生 鼠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手少陰心經 少府
丁丑 1937民國26年生 牛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足太陰脾經 太白
戊寅 1938民國27年生 虎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己卯 1939民國28年生 兔 足太陰脾經 太白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庚辰 1940民國29年生 龍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辛巳 1941民國30年生 蛇 手太陰肺經 經渠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壬午 1942民國31年生 馬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癸未 1943民國32年生 羊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甲申 1944民國33年生 猴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乙酉 1945民國34年生 雞 足厥陰肝經 大敦 手太陰肺經 經渠
丙戍 1946民國35年生 狗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足少陰腎經 陰谷
丁亥 1947民國36年生 豬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足厥陰肝經 大敦
戊子 1948民國37年生 鼠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手少陰心經 少府
己丑 1949民國38年生 牛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太陰脾經 太白
庚寅 1950民國39年生 虎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辛卯 1951民國40年生 兔 手太陰肺經 經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壬辰 1952民國41年生 龍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癸巳 1953民國42年生 蛇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甲午 1954民國43年生 馬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乙未 1955民國44年生 羊 足厥陰肝經 大敦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丙申 1956民國45年生 猴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丁酉 1957民國46年生 雞 手少陰心經 少府 手太陰肺經 經渠
戊戍 1958民國47年生 狗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足少陰腎經 陰谷
己亥 1959民國48年生 豬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厥陰肝經 大敦
庚子 1960民國49年生 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辛丑 1961民國50年生 牛 手太陰肺經 經渠 足太陰脾經 太白
壬寅 1962民國51年生 虎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癸卯 1963民國52年生 兔 足少陰腎經 陰谷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甲辰 1964民國53年生 龍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乙巳 1965民國54年生 蛇 足厥陰肝經 大敦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丙午 1966民國55年生 馬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丁未 1967民國56年生 羊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戊申 1968民國57年生 猴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己酉 1969民國58年生 雞 足太陰脾經 太白 手太陰肺經 經渠
庚戍 1970民國59年生 狗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辛亥 1971民國60年生 豬 手太陰肺經 經渠 足厥陰肝經 大敦
壬子 1972民國61年生 鼠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手少陰心經 少府
癸丑 1973民國62年生 牛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足太陰脾經 太白
甲寅 1974民國63年生 虎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乙卯 1975民國64年生 兔 足厥陰肝經 大敦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丙辰 1976民國65年生 龍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丁巳 1977民國66年生 蛇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戊午 1978民國67年生 馬 陽明胃經 足三里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己未 1979民國68年生 羊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庚申 1980民國69年生 猴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辛酉 1981民國70年生 雞 手太陰肺經 經渠 手太陰肺經 經渠
壬戍 1982民國71年生 狗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足少陰腎經 陰谷
癸亥 1983民國72年生 豬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足厥陰肝經 大敦
甲子 1984民國73年生 鼠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手少陰心經 少府
乙丑 1985民國74年生 牛 足厥陰肝經 大敦 足太陰脾經 太白
丙寅 1986民國75年生 虎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丁卯 1987民國76年生 兔 手少陰心經 少府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戊辰 1988民國77年生 龍 陽明胃經 足三里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己巳 1989民國78年生 蛇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庚午 1990民國79年生 馬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辛未 1991民國80年生 羊 手太陰肺經 經渠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壬申 1992民國81年生 猴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癸酉 1993民國82年生 雞 足少陰腎經 陰谷 手太陰肺經 經渠
甲戍 1994民國83年生 狗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足少陰腎經 陰谷
乙亥 1995民國84年生 豬 足厥陰肝經 大敦 足厥陰肝經 大敦
丙子 1996民國85年生 鼠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手少陰心經 少府
丁丑 1997民國86年生 牛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足太陰脾經 太白
戊寅 1998民國87年生 虎 陽明胃經 足三里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己卯 1999民國88年生 兔 足太陰脾經 太白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庚辰 2000民國89年生 龍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辛巳 2001民國90年生 蛇 手太陰肺經 經渠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壬午 2002民國91年生 馬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癸未 2003民國92年生 羊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甲申 2004民國93年生 猴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
乙酉 2005民國94年生 雞 足厥陰肝經 大敦 手太陰肺經 經渠
丙戍 2006民國95年生 狗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足少陰腎經 陰谷
丁亥 2007民國96年生 豬 手少陰心經 少府 足厥陰肝經 大敦
戊子 2008民國97年生 鼠 陽明胃經 足三里 手少陰心經 少府
己丑 2009民國98年生 牛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太陰脾經 太白
庚寅 2010民國99年生 虎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辛卯 2011民國100年生 兔 手太陰肺經 經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出生月日
乾 立冬 11月7日至12月21日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坎 冬至 12月22日至2月3日 足少陰腎經 陰谷
艮 立春 2月4日至3月20日 手太陰肺經 經渠
震 春分 3月21日至5月4日 足少陽膽經 足臨泣
巽 立夏 5月5日至6月20日 手少陰心經 少府
離 夏至 6月21日至8月6日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
坤 立秋 8月7日至9月22日 足太陰脾經 太白
兌 秋分 9月23日至11月6日 足太陽膀胱經 足通谷

標籤:

2007/2/1

跪拜禮節

眾靈兒回宮參拜合影
   老菩薩小沙彌當志工摺九品蓮花

  中國人拜神佛、拜祖先,有五千年的文化,敬天拜祖,是一脈相傳的道統,中國文化的根本,就是在這種道統,這根基是出於中國人的天性,天性日久就成為一種風俗習慣,形成了中國文化固有的基礎。所以老一代的中國人,在節令、婚、喪、喜慶都要祭祀,拜神佛、拜祖先。
  焚香膜拜,起源於道家,但是現在道教、佛教已經混淆不清了,民間拜佛也點香的,點三支香,這代表尊敬,代表三清,三清是佛家的三寶,是同樣的意思。
  跪拜是我們尊敬神佛、祖先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的誠服,沒有什麼其他意思。跪,講仔細一點,是三跪九叩才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的尊敬,非常的誠心,是拜神佛最大的禮節,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的時候,頭要碰到地,三跪九叩,當跪拜神佛的時候要先出左腳,手背向上,左為大,左為陽,手背屬陽,三、九屬陽。拜祖先的時候,要叩頭時,真正的大禮是四跪十二拜,但跪拜祖先時要先出右腳,右為陰,而且叩頭時手心要向上,因手心屬陰,四、十二屬陰。
香數字的代表:
一、點一柱香代表天庭。
二、點二柱香代表地府陰靈。
三、點三柱香代表三界之神。
四、點十二柱香代表十二元神為化煞之用。
五、點三十六柱香代表三十六天罡,乃天庭諸神。
六、點七十二柱香代表地煞、地獄諸神。
七、點一○八柱香代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眾神全會合:安壇祭改之用。
八、香枝插端正為主,斜向內為欺神、向外為欺人。
九、佛教以合掌 雙手拜,道教以右手握拳,左手包右拳作揖狀。
十、拜神時,雙手宜胸前,代表內心之虔誠,如置頭上則有犯上不敬之意。

標籤: